100%

●卷二百五十二 帝系考三

 

  ○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

  唐高祖武德九年,诏禅位於皇太子,称太上皇。上皇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,雅好之。贞观三年四月,乃徙居之,改为大安宫。上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,上皇以隋文帝终於彼,恶之。乃营大明宫,以为上皇清暑之所,未成而上皇寝疾,不果居,九年崩。

  高宗崩,太子即位,诏军国大事听天后处分。元年,天后废帝,迁之房陵,立睿宗,幽於别宫。五年,自称圣母神皇,杀唐宗室诸王。又二年,自称大周圣神皇帝,以睿宗为皇嗣,赐姓武氏,追谥祖考为帝,立武后七庙,封武三思等为王。又十四年,张柬之等奉中宗诛张易之、张昌宗,帝复位。其年,后崩。

  韦氏鸩弑中宗,立殇帝,为皇太后,临朝总庶政。临淄王隆基举兵诛之,追废为庶人。

  睿宗在位二年,制传位於太子,太子上表固辞,太平公主劝上虽传位,犹宜总大政。上乃谓太子曰:"汝以为天下事重,欲朕兼理之邪?昔舜禅禹,犹亲巡狩,朕虽传位,岂忘国家?其军国大事,当兼省之。"八月庚子,元宗即位,尊睿宗为太上皇。上皇自称曰朕,命曰诰,五日一受朝於太极殿。皇帝自称曰予,命曰制、敕,日受朝於武德殿。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於上皇,馀皆决於皇帝。明年七月,上诛太平公主及其党。上皇诰:"自今军国政刑,一皆取皇帝处分。朕方无为养志,以遂素心。"是月,徙居百福殿。开元四年,上皇崩。

  致堂胡氏曰:"睿宗每自谓素怀淡泊,不乐世务,然则盍不於传位之时尽释万几,则太平亦无所恃而谋乱。乃有眷眷之情,尚知大政,昧於亢龙有悔之义。是以不智处身,而以不孝处其子也,岂非後王之戒哉?"

  又曰:"元宗举兵诛讨韦氏,雪君愤辱,厥功虽大,而意在自取,不得已而归之於父。寻又怵惑邪说,杀父同气,至使睿宗尽释大权,而问安侍膳,以天下养之,事一无闻焉。其友爱隆厚,独施之五王,同寝共宴,游戏赏乐,更奏丝竹,亲煮药饵,何其至也?岂非以手足天性,均出於父乎?施诸手足者如此,於父宜如何?而孝养无闻,五月而葬,不太薄乎!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,善推其所为而已。元宗能其小而不能其大,力於次者而忽於至者,不推其所为,无乃初心有利欲之蔽乎?无乃感宋王之让已而薄其父乎?虽享国日久,而天理好还,终不可逭。是故正其义不谋其利者,为子则孝,为臣则忠,自天子至於庶人,其揆一也。"

  肃宗至德元年,即位於灵武,尊元宗曰上皇天帝。灵武使者至蜀,上皇喜曰:"吾儿应天顺人,吾复何忧!"制:"自今改制、敕为诰,表疏称太上皇。四海军国事,皆先取皇帝进止,仍奏朕知,俟克复上京,朕不复预事。"命韦见素、房琯、崔涣奉传国宝、玉册诣灵武传位。二年,克复两京,使韦见素入蜀,奉迎上皇。上皇至凤翔,从兵六百馀人,上皇命悉以甲兵输郡库。上发精骑三千奉迎。十二月丙午,上皇至咸阳,上备法驾迎於望贤宫。上皇在宫南楼,上释黄袍,著紫袍,望楼下马,趋进,拜舞於楼下。上皇降楼,抚上而泣。上捧上皇足,呜咽不自胜。上皇索黄袍,自为上著之,上伏地顿首固辞。上皇曰:"天数人心皆归於汝,使朕得保养馀齿,汝之孝也。"上不得已受之。父老在仗外,欢呼且拜。上令开仗,纵千馀人入谒上皇。曰:"臣等今日复睹二圣相见,死无恨矣!"上皇不肯居正殿,曰:"此天子之位也。"上固请,自扶上皇登殿。尚食进食,上品尝而荐之。丁未,将发行宫,上亲为上皇习马而进之。上皇上马,上亲执鞚,行数步,上皇止之。上乘马前引,不敢当驰道。上皇谓左右曰:"吾为天子五十年,未为贵,今为天子父,乃贵耳!"左右皆呼万岁。上皇自开远门入大明宫,御含元殿,慰抚百官。乃诣长乐殿九庙主,恸哭久之。即日幸兴庆宫,遂居之。上累表请避位还东宫,上皇不许。时李辅国暴贵用事,上皇左右皆轻之。辅国意恨,言於上曰:"上皇居兴庆宫,与外交通,陈元礼、高力士谋不利於陛下,当为社稷计,岂得徇匹夫之孝?若迎居大内,以杜绝小人。"上不应。上元元年,上寝疾,辅国矫诏将五百骑露刃迎上皇迁居甘露殿。上皇惊,几坠,所留侍卫才尫老数十人。流力士等於远方。辅国等诣上请罪,上曰:"卿防微杜渐,以安社稷,何惧也!"自是上皇日以不怿,辟榖成疾。上初犹往问安,既而但遣人起居。宝应元年,上皇崩。

  致堂胡氏曰:"灵武即位之事,元宗既有传位之命,则太子非叛也(范氏《唐鉴》谓:"肃宗以皇太子讨贼,遂自称帝,此乃太子叛父,何以讨禄山也?")。其失在元宗命不亟行,而裴冕诸人急於荣贵,是以致此咎也。唐高祖、睿、元之为上皇,非所欲也。势可以释位而不释,遂至逼迫,不见几故也。而太宗、明、肃不能少待,或称兵,或借便,皆有夺位之恶,欲速见小利故也。父不父,子不子,昧於《春秋》首恶诛之戒甚矣,岂非後世之大鉴欤!"

  又曰:"内宠嬖竖,合而为一,人主不悟,又委信之,其终不至於篡弑逆乱者,古无有也。肃宗之事,亦可以为监矣。夫祖考所为贤且德也,子孙希之,鲜能及者;非贤非德也,子孙效之,鲜不过焉。两汉而下,继世之君,往往柩前即位,孰有为天子子,亲承大宝,得问安侍膳,举四海之养以全其孝,尽其乐?如唐数君,可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矣!而太宗、明皇、肃宗之孝道无称焉,岂非自太宗失之欤?高祖、睿、元晚节末路,不免兵甲震惊之祸,而元宗尤酷。呜呼,悲夫!辅国之言曰:"陛下当为社稷大计,岂得徇匹夫之孝?"夫孝以奉父母为先,然後上及於祖宗。今父在也,乃困其身,怵其心,而社稷是安,此中人以下所能辨者,肃宗不察。盖自马嵬西行,辅国已有是言,今又云尔。是知肃宗为人,可诱以利故也。当时,白刃胁迁,尽去左右之人而居西内,上皇辟榖成疾,以致殂陨,其异於赵武灵王沙邱之祸几希矣!夫以讨贼之故。夺父之位。其终至於如此。使安庆绪、史朝义而有知,岂不含笑於九泉?元结颂唐中兴,曰盛德,曰大业,是过誉其始,而未知其终也。"

  顺宗永贞元年。德宗崩。即位。疾不能视事。传位太子纯。称太上皇.宪宗元和元年。太上皇崩.

  宪宗立,尊顺宗王皇后为皇太后。十年崩,年五十四。

  穆宗立,尊宪宗郭后为皇太后。敬宗立,尊为太皇太后。宣宗立,母郑,故侍儿,有曩怨。帝奉养后礼稍薄,后郁郁不聊。太中二年暴崩。

  宣宗立,尊母郑妃为皇太后,懿宗尊为太皇太后。咸通六年崩。

  敬宗立,尊穆宗王后为皇太后。文宗时,称宝历太后。太和五年,宰相建白以太皇太后与宝历太后称号未辨,前代诏令不敢斥言,皆以宫为称,今宝历太后居义安殿,宜曰义安太后。诏可。会昌五年崩。

  文宗立,尊母萧氏为皇太后。太和中,懿安太后居兴庆宫(宪宗后,文宗祖母),宝历太后居义安殿(穆宗妃,敬宗母),后居内殿(穆宗妃,文宗母),号"三宫太后"。帝每五日问安及岁时庆谒,率由複道至南内,群臣及命妇诣宫门候起居。有司献四时新物送三宫,亦称赐,帝曰:"上三宫,何可言赐?"遽索笔改"赐"为"奉"。

  按:唐自肃宗张后之後,未尝有正位长秋者。史所载皇后皆追赠其太后,则皆所生子为帝,而奉上尊号者也。宪宗以郭汾阳孙女为妃,既为令族,又有淑德,可以正位矣,乃以其宗强,恐既立之後,後宫不得进,遂终身为妃。自後人主皆不立后,然文宗崩,既有太子,仇士良等废之而立武宗。武宗崩,既有皇子,诸宦官废之而立宣宗。宣宗崩,遗命立夔王,王宗实等废之而立懿宗。虽当时中人专横,今古所无,然亦因椒房虚位,宫闱无主,所谓皇子者,皆无宠无威之人。故上躬弥留之际,宰辅既隔在外庭,中人遂得以肆行无忌,显违诏旨,私立所厚,而莫由禁止也。

  昭宗为朱全忠所弑,哀帝即位,尊何后为皇太后,徙居积善宫,号积善太后。帝既禅位,后亦遇害。

  後唐庄宗既即位,册尊母曹氏为皇太后,而以嫡母刘氏为皇太妃。往谢太后,太后有惭色,太妃曰:"愿吾儿享国无穷,使吾获没於地,以从先君,幸矣,复何言哉?"帝既灭梁,使人迎太后归洛,居长寿宫,而太妃独留晋阳。同光三年五月,太妃薨。七月,太后薨,谥曰贞简,葬坤陵,而太妃无谥,葬魏县。太妃与太后甚相爱,其送太后於洛也,涕泣而别。太妃既卒,太后悲哀不饮食,月馀亦崩。

  愍帝即位,册尊明宗后曹氏为皇太后,淑妃王氏为皇太妃。而敬唐兵犯京师,废帝与太后俱自燔死。晋高祖立,迁太妃於至德宫。高祖后事妃如母,乃封其所养子许王从益为郇国公,以奉唐祀。契丹犯京师,召从益与妃。德光北归,留萧翰守汴州。汉高祖起太原,翰欲北去,乃使人召从益,迫以来,令权知南朝事。汉高祖拥兵而南,妃及从益遣人迎之,既而俱遇害。

  晋出帝即位,尊高祖后李氏为皇太后。契丹入汴,北迁殁於虏地建州。安太妃出帝母,即位册为太妃,北迁,殁於虏地。

  汉愍帝即位,尊高祖后李氏为皇太后。周太祖入京师,举事皆称太后诰。已而议立湘阴公贇为天子,未至,请太后临朝。已入太祖出征,军士拥之以还。太祖请事太后如母,於是迁於太平宫,上尊号曰昭圣皇太后。显德元年春崩。

  周太祖皇后柴氏无子,养后兄守礼之子以为子,是为世宗。守礼字克让,以后族拜银青光禄大夫、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。世宗即位,加金紫光禄大夫、检校司空、光禄卿,致仕,居於洛阳,终世宗之世,未尝至京师,而左右亦莫敢言,第以元舅礼之。守礼颇恣横,尝杀人於市,有司以闻,世宗不问。时王溥、王宴、王彦超、韩令仲等同时将相,皆有父在洛阳,与守礼朝夕往来,惟意所为,洛阳人多畏避之,号"十阿父"。守礼卒年七十二,官至太傅。

  欧阳公史论曰:"父子之恩至矣!孟子言,舜为天子,瞽瞍杀人,则弃天下,窃负之而逃。以谓天下可无舜,不可无至公,舜可弃天下,不可刑其父,此为世立言之说也。然事固有不得如其意者多矣!盖天子有宗庙社稷之重,百官之卫,朝廷之严,其不幸有不得窃而逃,则如之何而可?子读《周史》,见守礼杀人,世宗寝而不问,盖天下重矣。而子於其父亦至矣,故宁受屈法之过,以申父子之道,其所以合於义者,盖知权也。君子之於事,择其轻重而处之耳。失刑轻,不孝重也。刑者,所以禁人为非,孝者,所以教人为善,其意一也,孰为重?刑一人,未必能使下无杀人,而杀其父,灭天性而绝人道,孰为重?权其所谓轻重者,则天下虽不能弃,而父亦不可刑也。然则为舜与世宗者,宜如何无使瞽瞍、守礼至於杀人,则可谓孝矣!"

  周恭帝即位,尊世宗皇后符氏为皇太后。宋大祖既受禅,迁居西宫,号周太后。太平兴国初,入道为尼。淳化四年殂。

  宋昭宪皇太后杜氏,定州安喜人,太祖之母。帝受禅,尊为皇太后。建隆二年六月崩。

  真宗即位,尊太宗明德李后为皇太后,居西宫嘉庆殿。景德元年崩。

  仁宗即位,尊真宗庄献明肃皇后为皇太后,军国大事权取处分。宰相丁谓等请太后所御殿,太后曰:"皇帝视事,当朝夕在侧,何须别御一殿?"於是谓太后与帝五日一御承明殿,帝位在,太后位右,垂帘决事。议已定,太后忽出手书,第欲禁中阅章疏,遇大事即召对辅臣,其谋出於丁谓,非太后意也。谓既贬,冯拯等三上奏,请如初议,始御承明殿。有司请制令称"吾",以生日为长宁节,出入御大安辇,鸣鞭、侍卫如乘舆,天下皆避太后父讳。群臣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。元日,帝率百官上寿。谒太庙,乘王辂,服衮衣。明道二年崩。

  天圣二年七月,宰臣王钦若等拜表请上皇太后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。命宰臣王曾撰册文,参知政事鲁宗道书册宝。十一月,郊祀礼毕,帝御大安殿受册,百僚称贺毕,甫序班,侍中奏外办,礼仪使奏请发皇太后尊号册宝。皇帝服承天冠、绛纱袍以出,殿中监进珪,礼仪使与閤门使前导皇帝随册宝降西阶,内臣主当职掌,捧正殿庭,置於东向褥位。礼仪使奏请皇帝再拜,在位官皆再拜(应行事公卿执事者不拜)。再拜讫,太尉、司徒就受册宝位,皇帝搢圭跪,捧册授太尉,太尉搢笏东向侧身跪受。其册文曰:"嗣皇帝位(仁宗御名)谨再拜稽首言:恭以为天下之母者,爱育之功博;居域中之大者,覆载之道均。乃有饰盛礼以推崇,因强名而丕显。以恩则尊亲偕极,以义则中外一辞,表德垂鸿,非可以缺。况乎宁保基绪,抚览权纲,格万守之治平,副舆情之输戴。式隆称号,以播休铄。伏惟皇太后陛下聪明淑哲,渊穆懿恭。袭御龙之遐源,启曾沙之瑞命。辅佐先圣,辑睦藩房,申翊宫朝,协敷阃教,服图史之至戒,慕黄、老之微言。及正宫承天,居尊治内,勤俭之化,式於中闱,和平之风,被于四表。王基允固,睿问载融。曩者号弓在辰,仍几有命。粤以大宝,付於菲躬。茕茕哀荒,惧罔攸济实赖慈荫,以授洪图。上奉顾託之明,俯慰遐迩之望。详录机务,咨谋政经。宪祖宗之旧章,厉官师之凝绩。本乎子物之惠,济乃守成之业。方今蛮夷款服,封宇靖安,百度聿修,六气时若,肇禋肆类,克展上仪,享是休嘉,率由保翼。故得公卿庶尹,藩岳守臣,武旅戎酋,缁黄耋艾,咸谓周有《思齐》之什,播於声歌;汉有长乐之谣,垂於竹帛。斟酌前训,拟议盛猷,允非鸿名,莫扬茂烈。绵代旷典,自我而著。犹且推美而弗有,约已以至谦,连袂叩阍,露章五请,臣等以因人之欲,拜跪於内,甫回冲虑,乃徇公言。夫含章履顺之谓应元,诏训逮下之谓崇德,体仁所以膺寿臧之福,宣慈所以隆圣善之懿。不胜大愿,谨与百僚士庶,奉玉册、琮宝,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。伏惟懋协欢心,诞膺洪册,承七庙之流祥,受九旻之敷锡,拥佑家邦,祉祚无极。臣(仁宗御名)诚懽诚抃,稽首顿首,谨言。"又捧宝授司徒,如授册仪。皇帝归御幄,改常服,乘舆赴文德殿後幄。百官班退,并赴朝堂幕次,太尉、司徒奉册宝至文德殿门外下奉安,文武群官、宗室、客使并集於文德殿。中书门下、翰林学士、两省、御史台并立於阶下香案前。殿侍中奏中严外办,皇太后服仪天冠、衮衣以出,奏《隆安之乐》,行障、步障、方团扇,侍卫垂帘,即御座,南向,乐止。太常御前导册案前至殿西阶下,太常卿以下各归位,典仪曰再拜,在位者皆再拜,分班东西序立。吏部侍郎押册案,礼部侍郎押册,弁进至褥位,当御座前讫。太尉跪奉册案稍前,中书令读册讫,奉册丞北向进至於御座前讫,中书令、举册官俱降还位。大尉降阶纳舄、带剑讫,侍中押宝案,司徒捧宝,侍中读宝,并如读册之仪毕,置於御座前册之南讫,司徒太、尉诣香案前分班东西序立,尚宫诣皇帝御座前,奏请皇帝诣皇太后御座前,行称贺之礼。皇帝服靴袍,帘内诣皇太后御座前,奏请,再拜讫,跪贺曰:"嗣皇帝臣(仁宗名)言:皇太后陛下显崇徽号,昭涣寰瀛,伏惟与天同寿,率土不胜欣抃。"俛伏,兴,又再拜,尚宫诣御座承旨,答曰:"皇帝孝思至诚,贯於天地,受兹徽号,感慰良深。"宣答讫,皇帝再拜,归御座幄。太尉率文武百僚诣皇太后御座前称贺,侍中承旨宣答讫,在位官俱再拜。礼毕,奏《隆安之乐》,皇太后降座还幄次,乐止。侍中奏解严,所司放仗,文武百僚并再拜讫,退。皇帝、皇太后还内,应外命妇称贺皇太后、皇帝於内殿,在外命妇及两京留司官并奉表称贺。

  石林叶氏曰:"母后加谥自东汉始。本朝后谥,初止二字;明道中,以章献明肃尝临朝,特加四字。元丰中,庆寿太皇太后上仙,章子厚为谥议请於朝。诏以太皇太后功德盛大,四字犹惧未尽,始仍故事,遂谥慈圣光献。自是,宣仁圣烈与钦圣宪肃,皆四字云。"

  章献太后崩,遗诏以皇太妃杨氏为皇太后,居宫中,参断军国事。御史中丞蔡齐白执政,以为不可,乃诏勿颁预政遗诰,第存后号。即所居殿号曰保庆。太后景祐三年崩。

  英宗即位,尊仁宗慈圣光献皇后为皇太后。帝感疾,请权同处分军国事,御内东门小殿听政。帝康复,乃彻帘。敕有司崇峻典礼,下令称圣旨。神宗立,尊为太皇太后,名宫曰庆寿。元丰二年崩。

  神宗立,尊英宗宣仁圣烈皇后为皇太后,居宝慈宫。哲宗嗣位,尊为太皇太后,同御延和殿,诏书称"吾",以生日为坤成节,令天下避后父讳。元祐八年崩。

  元丰八年三月,哲宗即位,太皇太后权同听政。三省、枢密院按仪注:未释服已前,遇只日,皇帝御迎阳门,日参官并赴起居,依例奏事;每五日,遇只日,於迎阳门垂帘,皇帝坐於帘内之北,宰臣、执政官升殿奏事,权屏去左右侍卫;事有几速,许非时请对,及赐宣召,亦许升殿。礼部、御史台、閤门奏讨论御殿及垂帘仪制:每朔、望、六参,皇帝御前殿,百官起居,三省、枢密院奏事,应见、谢、辞班退,各令诣内东门进榜子。皇帝双日御延和殿垂帘,日参官起居太皇太后,移班少西起居皇帝,并再拜。三省、枢密院奏事,三日已上四拜、不舞蹈。候祔庙毕,起居如常仪。帘前通事以内侍,殿以下閤门。吏部磨勘奏举人,垂帘日引。应见、辞、谢臣僚遇朔、望参日不坐,并先诣殿门,次内东门,应抬赐者并门赐。从之。是月,帝御迎阳门幄殿,同太皇太后垂帘,宰臣、亲王以下合班起居。常例分班十六,至是合班,以閤门奏请故也。四月,三省、枢密院言,续讨论垂帘故事仪注,应合告谢臣僚,并垂帘日引,依閤门见行仪制。"从之。八月,御史中丞黄履言:"朔、望,皇帝御前殿,合赴起居官次日赴延和殿垂帘起居。"从之。元祐元年闰二月,右谏议大夫孙觉、右谏议苏辙进对。有旨,俟帘下内臣尽出,方得敷奏。

  哲宗立,尊神宗钦圣宪肃皇后为皇太后。哲宗崩,决策迎立徽宗,帝请权同处分军国事,辞,帝固请乃从。令外间不避家讳,不立诞节名,不通使辽国,辅臣不於小殿奏事。才六月,即还政。明年崩。

  元符三年正月,徽宗即位,皇太后权同听政。三省、枢密院聚议:故事,嘉祐末,英宗请慈圣同听政,五月,同御内东门小殿垂帘,至七月十三日,英宗间日御前後殿,辅臣奏事,退诣内东门帘前覆奏。明年,手书还政。又故事,唯慈圣不立生辰节名,不遣使契丹,若天圣、元丰则御殿垂帘,立诞节名,遣使与北虏往还,及避家讳等。曾布曰:"今上长君,岂可垂帘听政?请如嘉祐故事施行。"蔡卞曰:"天圣、元丰与今日皆遗制处分、与嘉祐末英宗请听政不同。"布曰:"今日之事,虽载於遗制,实出自德音,又皆长君,正与嘉祐事相似。"既奏,得旨:并依嘉祐、治平政事施行。布又谓同列曰:"奏事先奏太后,次覆奏皇帝,如今日所得指挥。"遂为定式。皇太后手诏付中书省曰:"皇帝践祚之初,勉从勤请,非久便,当退归房闼,除不御前後殿已指挥外,如避家讳等并勿行。"

  哲宗立,尊生母朱德妃为皇太妃。时宣宗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,故称号未得其极。至元祐三年,宣仁诏:"母以子贵。"舆盖、仗卫、冠服、悉侔皇后。绍圣中,钦圣复即閤建殿,改乘车为舆,上设行龙,出入由宣德门,百官上笺称"殿下",名所居为圣瑞宫。崇宁初崩,追尊为皇后。

  靖康二年,二帝北狩,金人僭立张邦昌邦昌。迎哲宗元祐皇后入禁中,垂帘听政。后遣使迎康王,降手书播告天下。王即位於南京,后撒帘。上尊后为元祐太后,奉迎至行在所。以"元"字犯后祖讳,改称隆祐太后。从上幸维扬,幸杭州,苗傅、刘正彦作乱,请后听政。上复辟,撤帘。建炎三年,避狄如虔州。绍兴元年崩。

  徽宗既立,尊哲宗元符皇后为皇太后,殿为崇恩宫。政和三年暴崩。

 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,上内禅,以道君号退居龙德宫。皇太子即皇帝位,尊道君为太上皇帝。靖康元年,上皇如南京避狄到镇江。三月,虏退,命李纲迎上皇於南京。十一月,京城失守,二年二月,上皇北狩。绍兴五年崩於五国城。

  钦宗既受禅,尊徽宗显肃皇后为太上皇后,迁居宁德宫,称宁德太后。京城失守,从上皇北迁,留虏中五年崩。

  高宗既即位,遥尊母韦贤妃为宣和皇后。绍兴十年,遥上皇太后册宝於慈宁殿。自後,每遇诞日、至、朔,皆遥行贺礼。十二年八月,自虏中归至临安,入居慈宁宫。二十九年崩。

 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,上内禅,称太上皇,退处德寿宫。八月,加上尊号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。乾道七年,再加上尊号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。淳熙二年,再加上尊号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。是年,以圣寿七十,行庆寿礼。十二年,再加"绍业兴统明谟盛烈"八字,十三年,以圣寿八十,行庆寿礼,赦天下。十四年冬十月崩。

  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内禅。十二日,上诣德寿宫,欲以是日率百官朝太上皇於德寿殿,以雨,百僚免入见,上就宫中行礼。自後,上诣宫行礼,即不集百官陪。十三日,诏令宰臣率百官於初二日、十六日诣德寿宫起居。又诏:"朕欲每日一朝德寿宫,面奉慈旨,恐废万机,烦群下,不许。如前代朔、望之礼太简,令礼官重定其期。礼部请依汉高帝五日一朝太公故事,每五日一诣德寿宫朝见,如宫中礼。从之。乃诏:"自今後诣德寿宫,惟经过官司起居,馀并免。"十七日,太上宣谕:"车驾每至宫,必於门外降辇。既行家人之礼,自宜至殿上降辇。又不须五日一朝,只朝朔、望。"於是有司请除朔、望朝外,於每月初八日、二十二日诣德寿宫起居,如宫中仪。从之。自後皆遵此制,如值雨及盛暑、祁寒,临期承太上特旨仍免诣。十二月冬至,上诣德寿宫称贺上寿,礼毕,入见太后,如宫中之仪(自後正至并同)。乾道元年二月朔,上诣德寿宫请太上、太后至延祥观烧香,次幸聚景园,次幸玉津园。太上圣旨:"日晚,免车驾从还德寿宫,臣僚止从驾还内,沿路并免起居。"(除管军、官从驾外,执政官以下并免)。以後或恭请幸南内,或幸聚景园、玉津园、延祥观、灵隐天竺寺,其仪并同。

  ○皇帝朝德寿宫仪注

  前期,仪銮司设大次於德寿宫门内,小次於殿东廊西向。其日,俟皇帝出即御座,从驾臣僚、禁卫等,起居如常仪。皇帝降御座,乘辇将至德寿宫,报文武百僚诣宫门外迎驾,起居讫。前导官、太常卿、閤门官、太常博士、礼直官先入,诣大次前分左右立定,俟皇帝诣德寿宫大次降辇入,次御史台、閤门、太常寺报文武百僚入,诣殿庭北向立定。前导官导皇帝入小次,帘降,俟太上皇帝即御座,小次帘卷,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,诣殿上折槛前,奏请拜,皇帝再拜讫,前导官导皇帝稍前,躬奏圣躬万福讫,导皇帝复位,又奏请拜,皇帝再拜讫,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,西向立。前导官於殿上随地之宜少立,揖班首以下躬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曰拜,在位官皆再拜讫,直身,搢笏,躬身,三舞蹈,跪左膝,三叩头,出笏就一拜,又两拜,拜讫,且躬身,班首不离位,奏圣躬万福讫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曰拜,在位官皆再拜,又两拜,拜讫,直立身,卷班出,前导官以次退(从驾官归幕次,以俟从驾还内)。太上皇帝驾兴,皇帝从,入见太上帝后,如宫中之仪。讫,以俟皇帝还内,如来仪(每遇正旦、冬至及朔、望,并依上仪)。

  淳熙二年十一月,诏:"太上皇帝圣寿无疆,新岁七十,用十一月冬至加上尊号册宝,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。"是日早,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德殿立班,听宣庆寿敕赦。文太:"极之功不宰,其可赞者两仪之生。大明之照无疆,所能推者千载之至。钦惟圣父,诞保我家二百馀载,而中天定神器於欹侧艰虞之始,三十六年而宅位授朕,师於康强暇豫之时。上穹绵有永之年,下土治无为之化。兴言菲质,日侍慈颜,竭幅员之富,而未足伸至养之诚,极尊美之称,而未足表难名之德。兹载新於岁律,庸展庆於耆龄。前殿奉卮,企高皇而踵武;大安进膳,迈贞观之弥文。锵金奏以充庭,俨臣工而在列。和气遄周於宇宙,盛容创见於古今,仍内奉於母仪,庸备殚於子道。为酒以介眉寿,诞膺纯嘏之常;立春而下宽书,更广庶民之富。可大赦天下。於戏!建无穷之基,则享无穷之乐,命方仆於万年;有非常之事,则侈非常之休,恩盍推於四海。矧群黎百姓夙依於覆育,而耆老大夫咸自於甄陶。今而仁寿之同跻,必也安荣之共保。谅尔有邦之众,知予锡类之心。赦书日行五百里,敢以赦前事言者,以其罪罪之,主者施行。"宣赦讫,从驾官并赴後殿起居,谢花再拜,从驾至德寿宫,行庆寿礼。

  △陈设

  前期,仪銮司陈设德寿宫殿门之内外,设御座于殿上当中,南向,设大次於德寿宫内,南向,小次於殿东廊西向。设皇帝褥位二:一於御座之东,西向,一於御座之南,北向。尚酝设御酒尊、酒器於御座之东。有司又设御茶床於御座之西,俱稍北。

  △上寿

  其日,後殿入官,喝排立俟,催班立定(应从驾应奉官、禁卫等并簪花。不系从驾官径赴德寿宫,并簪花以俟迎驾起居)。閤门报班齐,皇帝服靴袍出宫门,禁卫诸班、亲从等并迎驾,自赞常起居,自赞谢花,两拜(入内省执骨朵使臣迎驾常起居,谢花,两拜)。皇帝座,知閤门以下御带、环卫官、诸司、祇应官等一班,斗班宣名常起居,次赞谢花,两拜讫。知閤门官升殿读奏目(馀官并退),次舍人引应从驾官一班赴当殿,宣名常起居,次赞谢花,两拜(执政有奏事,如仪。皇太子内中起居,簪花以俟从驾)。次管军一班,宣名常起居,次赞谢花,两拜讫。皇帝升辇将至德寿宫,文武百僚迎驾常起居,赞谢花,两拜讫。前导、太常卿、閤门官、太常博士、礼直官并管军、御带、环卫官等诣大次前、分左右立,文武百僚入诣德寿殿下东西相向立俟。皇帝至大次,降辇、入次、帘降,簪花,服靴袍。閤门、御史台、太常寺分引皇太子以下应从驾官入诣德寿殿下东西相向立。大次帘卷,前导官前导皇帝入小次,帘降(前导、太常卿、閤门官、太常博士、礼直官并管军、御带、环卫官等俟太上皇帝出宫,迎太上皇帝四拜起居)。太上皇帝出宫,行门禁卫诸班、亲从等迎太上皇帝,自赞常起居。太上皇帝升御座,鸣鞭,小次帘卷。前导官前导皇帝升殿东阶,诣殿上折槛前北向褥位,奏请拜,皇帝再拜讫,躬奏圣躬万福讫,又奏请拜,皇帝再拜讫,前导皇帝诣太上皇帝御座之东褥位西向立。前导官於殿上随地之宜立。閤门、御史台、太常寺分引皇太子并文武百僚并横行北向立,舍人揖皇太子以下躬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,在位官皆再拜,搢笏,舞蹈,又再拜讫,且躬身。班首不离位,奏圣躬万福讫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,在位官皆再拜讫,直身立分东西相向立。礼直官引奉盘盏参知政事、受盘盏、参知政事承旨宣答,签书枢密院事奏礼毕,户部尚书、殿中监、少监升殿东阶(奉盘盏参知政事、受盘盏参知政事、殿中监、少监诣酒稍北,南向立,承旨宣答签书枢密院事并奏礼毕,户部尚书诣折槛之东,西向立)。舍人通乐人姓名已下四拜起居。次看盏人稍前,赞拜,两拜;赞上殿祇候。内特进御茶床,殿侍酹酒讫,尚酝、典御以盘盏酒注授殿中监、少监,次礼直官引奉盘盏参知政事诣酒樽所北向,搢笏立,殿中监奉盘盏参知政事,奉盘盏西向立。殿中监启盏,殿中少监以酒注於盏奉盘盏,参知政事奉酒诣皇帝前北向(礼直官引受盘盏参知政事诣太上皇帝御座前,西向立定)。閤门、御史台、太常寺分引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俟。奉盘盏参知政事躬进皇帝,皇帝奉酒诣太上皇帝御座前躬进讫,少後,受盘盏参知政事躬接讫,复授奉盘盏参知政事。前导官导皇帝诣御座前褥位北向俛伏,跪,殿下皇太子并百僚并躬身,皇帝致词曰:"皇帝臣(御名)稽首言:天祐君亲,锡兹难老,维春之吉,年德加新。臣(御名)与群臣等不胜大庆,谨上千万岁寿。"伏,兴。奏请拜,皇帝再拜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,在位官皆再拜讫,直身立分东西相向立。前导官导皇帝诣御座东西相向立,奉盘盏参知政事以盘北向躬进皇帝讫(奉盘盏参知政事复位立)。皇帝奉盘诣御座东西向立,乐作,俟太上皇帝饮酒讫,皇帝躬接盏,乐止。少後,受盘盏参知政事躬接讫,以授尚酝、典御,各复位立。閤门、御史台、太常寺分引皇太子并文武百僚横行北向立。前导官导皇帝诣褥位北向,奏请拜,皇帝再拜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,在位官皆再拜讫,躬身立。前导官导皇帝诣御座之东褥位,西向立,舍人揖,皇太子已下躬,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,在位官皆再拜,搢笏,舞蹈,又再拜讫,直身立。内侍举御茶床,礼直官引户部尚书诣御座前北向俛伏,跪,奏:"具官臣某言礼毕。"伏,兴,退复位立。典仪曰拜,赞者承传,在位官皆再拜讫,直身立,分相向立,次舍人赞乐人谢祇应,两拜讫。太上皇帝驾兴,皇帝从入宫,文武百僚、前导、应奉官等以次退。皇帝、皇太子入贺太上皇后,於宫中行礼。执政率文武百僚拜笺贺太上皇后讫,以俟驾兴,从驾并应奉官、禁卫等并簪花,从驾还内。

  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》:"昭慈圣献皇后之在建康也,有司月奉千缗而止;后生辰,别奉缗钱万。时朝廷用度不给,故其礼不及承平时。其後,显仁后自北来归,岁奉钱二十万缗(月奉万缗,冬年、寒食、生辰倍之)、帛二万馀疋(生辰绢万疋,春、冬、端午各三千疋,绫罗二千疋),冬绵五千两、酒日一斗、羊三牵。高宗在德寿宫,孝宗命有司月供十万缗,高宗以养兵多费,诏减其六万。及孝宗在重华,命月进三万缗而已。上受禅,诏太皇太后月奉缗钱二万,皇太后万五千,上皇太后五万,而重华别给二万焉。"

  右光尧之寿祉,寿皇之孝养,古今罕俪,故具载其事於此。

  孝宗既受禅,尊宪圣皇后为皇太后,居德寿宫,上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。每遇诞节,上诣宫上寿。至朔望,朝上皇毕,入见后如宫中之仪。乾道七年,加寿圣慈明尊号。淳熙二年,以上皇庆寿礼,又加号寿圣齐明广慈。十年,后年七十,行庆寿礼。十三年,加尊号"备德"二字。上皇崩,遗诏改称皇太后。上欲迎还大内,太后以上皇几筵在德寿宫,不许。因筑本殿,名慈福。光宗即位,后当为太皇太后,以寿皇故,更号曰寿圣皇太后。绍熙四年,庆寿八十,加号隆慈备福。孝宗崩,始称太皇太后。光宗疾,不能行丧礼,宰臣请后於寿皇梓宫前垂帘,宣光宗手批,立宁宗。庆元元年,加尊号"光祐"二字。二年,迁居重华宫,易名曰慈福。三年崩。

  容斋洪氏《随笔》曰:"唐德宗即位,访求其母沈太后,历顺宗及宪宗时曾祖母,故称为曾太皇太后,盖别於祖母也。旧、新二《唐书 纪》皆载之。今慈福太皇太后在寿康太上时,已加尊称。若於主上则为曾祖母,当用唐故事,加"曾"字。向者尝已告宰相,而省吏以为典故所无。天子逮事三世,安得有前此?亦可谓不知礼矣!又嗣濮王士歆在隆兴为从叔祖,在绍熙为曾叔祖庆元为高叔祖矣,而仍称皇叔祖如故。士歆视嗣秀王伯圭为从祖,今圭称皇伯祖,而歆但为皇叔祖,乃是弟尔!礼寺亦以为国朝以来无称曾高者,彼盖不知累朝尊属,元未之有也。"

  淳熙十六年二月,上内禅,皇太子即位,移御重华宫,上尊号曰至尊寿皇圣帝。至绍熙五年崩。

  光宗既受禅,上成肃皇后尊号曰寿成皇后。孝宗崩,上皇太后尊号。庆元初,加号"惠慈"。嘉泰二年,上太皇太后尊号。

  绍熙五年六月,寿皇崩光宗以疾不能行丧礼,七月,宪圣太皇太后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,尊光宗为太上皇,居泰安宫(以内中寝殿为之)。庆元元年,上尊号曰圣安寿仁。六年崩。

  宁宗既即位,尊慈懿皇后为皇太后,退居寿康宫慈宁殿,上尊号曰寿仁。庆元六年崩。

 

●卷二百五十三 帝系考四

 

  ○后妃(皇太子妃及後宫 册后妃及册太子妃礼仪)

  黄帝娶於西陵之女(西陵,国名也),是为嫘祖(祖,一作俎。嫘,力追反。《索隐》曰:"一曰雷祖,音力谁反。"《正义》曰:"一作。")嫘祖为黄帝正妃(《索隐》曰:"按:黄帝立四妃,象后妃四星。皇甫谧云:'元妃西陵氏女,曰嫘祖,生昌意;次妃方雷氏女,曰女节,生青阳;次妃彤鱼氏女,生夷鼓,一名苍林;次妃嫫母,班在三人之下。'按《国语》,夷鼓、苍林是二人。又按《汉书 古今人表》,彤鱼氏生夷鼓,嫫母生苍林,不得如谧所说。"),生二子,其後皆有天下。其一曰元嚣,是为青阳(太史公曰据《大戴礼》,以嫘祖生昌意及元嚣,元嚣则青阳也。皇甫谧以青阳为少昊,乃方雷氏所生,是其所见异也。《索隐》曰:"元嚣,帝喾之祖。按:皇甫谧及宋衷皆云元嚣、青阳即少昊也。今此纪下云'元嚣不得在帝位',则太史公意青阳非少昊明矣。而此又云'元嚣是为青阳',当是误也。谓二人皆黄帝子,并列其名,所以前史因误,以元嚣、青阳一人耳。宋衷又云:'元嚣、是为青阳少昊,继黄帝立者而史不叙,盖少昊以金德王,非五运之次,故叙五帝不数之也。'"),青阳降居江水。其二曰昌意,降居若水(降,下也。言帝子为诸侯,降居江水、若水、二国皆在蜀,即所封国也)。昌意娶蜀山氏女,曰昌仆,生高阳,高阳有圣德焉(《正义》曰:"《华阳国志》及《十三州志》云:'蜀之先,肇於人皇之际。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,後子孙因封焉。帝颛顼高阳氏,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,母曰昌仆,亦谓之女枢。'"《河图》云:'瑶光如贯月,正白,感女枢於幽房之宫,生颛顼,首戴干戈,有德文也。'")。

  帝喾有四妃,卜其子皆有天下。元妃有邰氏女,曰姜嫄,生后稷;次妃有娀氏女,曰简狄,生卨;次妃陈丰氏女,曰庆都,生放勋;次妃娵訾氏女,曰常儀,生帝挚(帝喾崩,帝挚代立。挚在位九年,政微弱,弟唐侯放勋德盛,乃禅位焉)。

  唐尧娶散宜氏之女,曰女皇,生丹朱。又有庶子九人,皆不肖。

  虞舜娶尧之二女,长娥皇,次女英。舜升天子,娥皇为后,女英为妃。娥皇无子,女英生商均。

  夏禹娶涂山氏之女,生启。

  商汤妃,有莘氏之女。

  周太王娶有邰氏之女,曰太姜。

  《诗》:"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。率西水浒、至于岐下。爰及姜女,聿来胥宇。"

  王季娶挚任氏之中女(《正义》曰:"《国语》之挚、畴二国,任姓。奚仲,仲虺之後,太任之家。太任,王季之妃,文王母也。")。

  《诗》:"挚仲氏任,自彼殷商。来嫁于周,曰嫔于京。乃及王季,维德之行。太任有身,生此文王。""思齐太任,文王之母;思媚周姜,京室之妇(齐,庄;媚,爱也。周姜,太姜也。京,周地也。常思庄敬太任也。乃为文王之母,又常思爱太姜之配,太王之礼,故能为京室之妇,言其德行纯备,故生圣子也)"。

  《列女传》:"太姜,太王娶之以为妃,生太伯、仲雍、王季。太姜有色而贞顺,率导诸子,至於成童,靡有过失。太王谋事必於太姜,迁徙必与。太任,王季娶之以为妃。太任之性,端壹诚庄,维德之行。及其有身,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淫声,口不出傲言,能以胎教子,而生文王。"此皆有贤行也。

  文王娶有莘氏之长女,曰太姒。

  《诗》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在洽之阳,在渭之涘。文王嘉止,大邦有子。大邦有子,亻见天之妹(亻见,譬也。知太姒之贤而尊之,如天之有女弟)。文定厥祥(问名之後,卜而得吉,则文王以礼定其吉祥。语纳币也),亲迎于渭。造舟为梁,不显其光(不明乎其礼之有光辉,美之也。天子造舟,周制也,殷时未有此等制)。有命自天,命此文王。于周于京,缵女维莘。长子维行(天将命文王君天下於周京之地,故亦为作合,使继太任之女事於莘国,莘国之长女太姒,则配文王维德之行),笃生武王。保祐命尔,燮伐大商(燮,和也。谓协和伐殷之事)。""太姒嗣徽音,则百斯男(太姒十子,众妾则宜百子也。《笺》云:"徽,美也。嗣太任之美音,谓续行其善教令。")。""惠于宗公,神罔时怨,神罔时恫(宗公,宗神也。惠,顺也)。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(刑,法也。寡妻,適妻也。《笺》云:"寡妻,寡有之妻。")。"

  武王娶邑姜(服虔曰:"邑姜,武王后,太公之女也。")。

  《论语》:"武王曰:'予有乱臣十人(十人谓周公旦、召公奭、太公望、毕公、荣公、太颠、闳天、散宜生、南宫适,其一人谓文母。刘侍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,盖邑姜也。九人治外,邑姜治内。乱,治也)。'孔子曰:'才难,不其然乎?'唐、虞之际,於斯为盛,有妇人焉,九人而已。"

  《史记》:"武王与叔虞母会时,梦天谓武王曰:'余命女生子,名虞,余与之唐。'及生子,文在其手曰'虞',故命之曰虞。"

  《曲礼》:"天子有后,有夫人,有世妇,有嫔,有妻,有妾(妻,八十一。御妻,《周礼》谓之女御,以其御序於王之燕。妾,贱者。疏:"夫,扶也,扶持於王。妇,服也,言其进以服事君子也。以其犹贵,故加以世妇言之,亦广世允也。嫔,妇人之美称,可宾敬也。妻之言齐也,言进御於王之时,暂有齐同之义。妾之言接也,闻彼有礼,走而往焉,以得接见於君子也。《周礼》则嫔在世妇上,又无妾之文也。今此所陈,与《周礼》杂而不次者记者,之言或杂夏、殷而言之。郑注《檀弓》云:'舜不告而娶,不立正妃,但三夫人。夏则因而广之,增九女则十二人。所增九女者,则九嫔也。'故郑云:'《春秋》说云:"天子娶十二人",夏制。'郑又云:'殷增三九二十七人,总三十九人,所谓二十七世妇也。周又三二十七人因为八十一人,则女御也。'"注:《周礼》至"贱者",《正义》曰:"解周名为女御之义,以其御於王之燕寝。御女:按《周礼》,王有六寝,一是正寝,馀五在後,通为燕寝。其一在东北,王春居之。一在西北,王冬居之。一在西南,王秋居之。一在东南,王夏居之。一在中央,六月居之。凡后妃以下,更为次序而上御王於五寝之中也。故郑注《周礼 九嫔》云:'凡御见之法,月与后妃其象也,卑者宜先,尊者宜後。女御八十一人,当九夕;世妇二十七人,当三夕;九嫔九人,当一夕;三夫人当一夕;后当一夕:亦十五日而遍云。自望後反之。妇人上御,必有女史彤管以差次之。后妃、群妾以礼御於君所,女史书其日月,授之环,以进退之。生子月辰,则以金环退之;当御者、以银环进之,著左手;既御,著於右手,事无小大记以成法。'")

  《昏义》:"古者,后立六宫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御妻,以听天下之内治,以明章妇顺,故天下内和而家理。天子立六官,三公,九卿,二十七大夫,八十一元士,以听天子之外治,以明章天下之男教,故外和而国治。故曰:天子听男教,后听女顺;天子理阳道,后治阴德;天子听外治,后听内治。教顺成俗,外内和顺,国家理治;此之谓盛德(天子六寝,而六宫在後,六官在前,所以成副,施内外之政也。三夫人以下百二十人,周制也。三公以下百二十人,似夏制也。合而言之,取其相应,有象天数也。内治,妇学之法也。阴德,谓主阴事、阴令也。《正义》曰:"按《宫人》云:'掌王之六寝之修'。《注》:路寝一、小寝五,是天子六寝也。云'六宫在後'者,后之六宫,在王之六寝之後,亦大寝一、小寝五,其九嫔以下亦分居之。其三夫人虽不分居六宫,亦分主六宫之事,或二宫则一人也,或犹如三公分主六卿之类也。云'内治,妇学之法也'者,按《九嫔》职云:'掌妇学之法',故知内治是妇学也。云'阴德,谓主阴事,阴令也'者,按内宰掌王之阴事、阴令。注云:'阴事谓群妃御见之事,阴令为王所求为於北宫也。'")。"

  《周官》,内宰以阴礼教六宫(郑司农云:"阴礼,妇人之礼。六宫,後五,前一。王之妃百二十人:后一人,夫人三人,嫔九人,世妇二十七人,女御八十一人。言谓六宫,谓后也。妇人称寝曰宫。宫,隐蔽之言,后象。王立六宫而居之,亦正寝一,燕寝五。'教'者,不敢斥言之。谓之六宫,若今称皇后为中宫矣。"),以阴礼教六嫔(教之以妇人之礼,不言教夫人、世妇者,举中省文也),以妇职之法教九御,使各有属,以作二事。正其服,禁其奇邪,展其功绪(妇职,谓织紝、组紃、缝线之事。九御,女御也,九九而御於王,因以号焉。使之九九为属,同时御又同事也。正其服,止逾侈。奇邪,若今媚道。展,犹录也。绪,业也。故书"二"为"三"。杜子春云:"当为'二'。二事谓丝、枲之属也。")。大祭祀,后祼献,则赞。瑶爵,亦如之(谓祭宗庙,王既祼而出迎牲,后乃从後祼也。《祭统》曰:"君执圭瓒,祼尸,大宗执璋瓒,亚祼。此大宗亚祼,谓夫人不与而摄耳。献谓王荐腥荐熟,后亦从献也。瑶爵,谓尸卒食,王既酳尸,旨亚献之。其爵以瑶为饰。")。正后之服位,而诏其礼乐之仪(荐彻之礼,当与乐相应。位谓房中户内及阼所立处)。赞九嫔之礼事(助九嫔赞后之事。九嫔者,赞后荐玉齍,荐彻豆笾。齍,音咨),凡宾客之祼、献瑶爵,皆赞。(谓王同姓及二王之後来朝觐为宾客者,祼之礼,亚王而礼宾。献谓王享燕,亚王献宾也。瑶爵所以亚王酬宾也。《坊记》曰:"阳侯杀穆侯而窃其夫人,故大飨废夫人之礼。")致后之宾客之礼(谓诸侯来朝觐,及女宾之宾客)。凡丧事,佐后使治外、内命妇,正其服位(使,使其属之上士。内命妇谓九嫔、世妇、女御。郑司农云:"外命妇,卿大夫之妻。王命其夫,后命其妇。元谓士妻亦为命妇。")。凡建国,佐后立市,设其次,置其叙,正其肆,陈其货贿,出其度量淳制,祭之以阴礼(市朝者,君所以建国也。建国者必面朝後市,王立朝而后立市,阴阳相承之义。次,司次也。叙,介次也。陈犹处也。度,丈尺也。量,豆区之属。郑司农云:"佐后立市者,始立市,后立之也。祭之以阴礼者,市中之社,先后所立社也。故书'淳'为'敦',"杜子春读'敦'为'纯'。纯谓幅广也。制谓匹长。元谓纯制,天子巡狩礼所云制。弊丈八尺,纯四咫与。阴礼,妇人之祭祀"。纯,诸允反,下同。咫音纸。与音馀)。中春,诏后帅内外、命妇始蚕於北郊,以为祭服(蚕於北郊,妇人以纯阴为尊,郊必有公桑蚕室焉。中,音仲。)岁终,则会内人之稍食,稽其功事(内人,主为九御),佐后而受献功者比其小大与其粗良,而赏罚之(献功者,九御之属。郑司农云:"烝而献功。"元谓《典妇功》曰:"及秋献功。"),会内宫之财用(计夫人以下所用财)。正岁,均其稍食,施行功事,宪禁令於王之北宫,而纠其守(均犹调度也。施,犹赋也。北宫,后之六宫。谓之北宫者系於王宫之嗣,用王之禁令令之。守,宿卫者)。上春,诏王后帅六宫之人,而生穜稑之种,而献之於王(六宫之人,夫人以下,分居后之六宫者古者。使后宫藏种,以其有传类蕃孳之祥,必生而献之,示能育之,使不伤败;且以佐王耕事,共禘郊也。郑司农云:"先种後熟曰穜,後种先熟曰稑,王当以耕种於田。"元谓《诗》云"黍稷穜稑"是也。夫人以下分居后之六宫者,每宫九嫔一人,世妇三人,女御九人。其馀九嫔三人,世妇九人,女御二十七人,从后唯其所燕息焉。从后者,五日而沐浴。其次又上,十五日而遍云。夫人如三公,从容论妇礼。")。

  内宰:下大夫二人,上士四人,中士八人,府四人,史八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(内宰,宫中官之长。数:内宰对太宰治百官。内宰治妇人之事,故名内宰太宰。不称外者,谓兼统内)。

  九嫔掌妇学之法,以教九御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,各帅其属,而以时御叙於王所(妇德谓贞顺。妇言谓辞令。妇容婉娩。妇功谓丝枲。自九嫔以下,九九而御於王所。九嫔者,既习於四事,又备於从人之道,是以教女御也。教各率其属者,使亦九九相与从於王所息之燕寝。御犹进也,劝也。进劝王息,亦相次叙。群妃御见法,见《曲礼》注)。凡祭祀,赞玉齍,赞后荐,彻豆笾(玉齍,玉敦,受黍稷器。后进之而不彻。故书"玉"为"王"也,杜子春读为玉)。若有宾客,则从后(当赞后事)。大丧,帅叙哭者亦如之(亦从治。帅犹道也。后哭,众之次序乃哭)。

  世妇掌祭祀、宾客、丧纪之事。帅女官而濯摡,为齍盛(摡,拭也。为犹差择。《疏》:"祭祀黍稷,舂人舂之,馔人炊之,皆不使世妇。此为非舂非炊,是差择晓然矣。")。及祭之日,莅陈女官之具,凡内羞之物(莅,临也。内羞,房中之羞也)。掌吊临於卿大夫之丧(王使之往吊)。

  女御掌御叙於王之燕寝(言掌御叙,防上之专妒者,於王之燕寝,则王不就后宫息。《疏》:"掌御叙,不使九嫔、世妇掌之者,谓在上妒嫉自专之事,女御官卑,不敢也。")。以岁时献功事。(丝枲成功之事)。凡祭祀,赞世妇(助其帅莅女官)。大丧,掌沐浴(王及后之丧)。后之丧持翣(翣,棺饰也,持而从柩车);从世妇而吊於卿大夫之丧(从之数,盖如使者之介云)。

  郑氏曰:"不列夫人於此官者,夫人之於后,犹三公之於王,坐而论妇礼,无官职。世妇不言数者,君子不苟於色,有妇德者充之,无则阙。女御,《昏义》所谓御妻,御犹进也,侍也。"

  天子聘女,纳徵加榖珪(郑元云:"纳徵加於束帛。"贾公彦曰:"士以上皆同元纁束帛,天子加以榖珪也。")。

  鲁桓公八年,祭公来,遂逆王后于纪。

  《公羊传》:"祭公者何?天子之三公也。何以不称使(冢宰周公称使)。婚礼不称主人(时王者有母也)。遂者何?生事也(生犹造也,专事之辞)。大夫无遂事,此其言遂何(据待君命然後卒,大夫也)?成使乎我也(以上来无事,知成使乎我。使,所吏反)。其成使乎我奈何?使我为媒,可则因用是往逆矣(婚礼成於五,先纳采,问名,纳吉,纳徵,请期,然後亲迎。时王者遣祭公来,使鲁为媒,可则因用鲁往迎之,不复成礼。疾王者不重妃匹,迎天下之母若逆婢妾,将谓海内何哉?故讥之。不言如纪者,辞有外文)。女在其国称女,此其称王后何?王者无外,其辞成矣。"

  九年春,纪季姜归于京师。

  《公羊传》:"其辞成矣,则其称纪季姜何?自我言,纪父母之於子,虽为天王后,犹曰吾季姜(明子尊不加於父母)。"

  襄公十五年,刘夏逆王后于齐(刘,采地。夏,名也。天子卿,书字;刘夏非卿,故书名。天子无外,所命则成,故不言逆女)。

  《左氏传》:"十二年,灵王求后於齐。齐侯问对於晏桓子,桓子对曰:'先王之礼,辞有之,天子求后於诸侯,诸侯对曰:夫妇所生若而人(不敢誉,亦不敢毁,故曰若而人),妾妇之子若而人(言非適也);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,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。'齐侯许昏,王使阴里结之(阴里,周大夫。结,成也)。十五年,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,卿不行,非礼也(官师,刘夏也。天子官师非卿也,刘夏独过鲁告昏,故不书单靖公。天子不亲昏,使上卿逆而公监之,故曰卿不行,非礼也。)。"

  《通典》说曰:"《礼记 昏义》云:'婚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下以继後代也,故君子重之。共牢而食,合卺而酳,所以合礼同尊卑而亲之。成男女之别,立夫妇之义,而後父子亲,君臣正,故曰婚礼者,礼之本也。'公羊说,天子至庶人,皆亲迎。《左氏》说,王者至尊,无敌体之义,不亲迎。郑元駁之曰:'文王亲迎於渭,则天子亲迎也。天子虽尊,然夫妇无判,礼同一体,所谓无敌,岂施於此?'按《礼记》,哀公问曰:'冕而亲迎,不亦重乎?'孔子对曰:'合二姓之好,以继先圣之後,以为天地、宗庙、社稷之主,君何谓已重乎?此言继先圣之後,以为天地之主,非天子则谁乎?'是郑以天子当亲迎也。杜元凯以为天子不亲迎。按《春秋》祭公逆王后于纪,《传》曰:'礼也',刘夏逆王后,讥卿不行,皆不讥王不亲行,明是天子不当亲迎也。文王之迎太姒,身为公子,迎在殷代,未可据此以为天子之礼。孔子之对哀公,自论鲁国之法,鲁以周公之後,得郊祀上帝,故以先圣天地为言耳,非说天子之礼。"

  汉兴,因秦之称号,帝母称皇太后,祖母称太皇太后,適称皇后(师古曰:"適读曰嫡。后亦君也。天曰皇天,地曰后土,故天子之妃,以后为称,取象二仪。"),妾皆称夫人。又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之号焉(师古曰:"良,善也。八、七,禄秩之差也。长使、少使主供使者。")。至武帝制倢伃、〈女〉娥、傛华、充依,各有爵位(师古曰:"倢,言接幸於上也。妤,美称也。〈女〉娥,皆美貌也。傛傛犹言弈弈也,便习之意也。充依,言充後庭而依秩序也。婕音接。伃音予,字或从女,其音同耳。〈女〉音五经反。傛音容。"),而元帝加昭仪之号(师古曰:"昭显其仪,亦隆重也。"),凡十四等云(师古曰:"除皇后,自昭仪以下至秩百石,十四等。")。昭仪位视丞相,爵比诸侯王。倢伃视上卿,比列侯。〈女〉娥视中二千石,比关内侯(师古曰:"中二千石,实得二千石也。中之言满也。月得百八十斛,是为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石。言二千者,举成数耳。")。傛伃视真二千石,比太上造(师古曰:"真二千石,月得百五十斛,一岁凡得千八百石耳。太上造,第十六等爵。")。美人视二千石,比少上造(师古曰:"二千石,月得百二十斛,一岁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耳。少上造,第十五爵。")。八子视千石,比中更(师古曰:"中更,第十三爵也。更,音公衡反,其下亦同。")。充依视千石,比左更(师古曰:"左更,第十二爵。")。七子视八百石,比右庶长(师古曰:"右庶长,第十一爵。")。良人视八百石,比左庶长(师古曰:"左庶长,第十爵。")。长使视六百石,比五大夫(师古曰:"五大夫,第九爵。")。少使视四百石,比公乘(师古曰:"公乘,第八爵。")。五官视三百石(师古曰:"五官,所掌亦象外之五官也。")。顺常视二百石。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皆视百石(师古曰:"涓,洁也。无涓,言无所不洁也。共读曰恭,言恭顺而和柔也。娱灵,可娱乐情灵也。保,安也。保林,言其可安众如林也。良使,使令之善也。夜者,主职夜事,令,力成反。")。上家人子、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(师古曰:"家人子者,言采择良家子以入宫,未有职号,但称家人子也。斗食谓佐史也。谓之斗食者,言一岁不满百石,日食一斗二升。")。五官以下,葬司马门外(服虔曰:"陵上司马门之外。")。

  高祖吕皇后名雉,单父人。高祖微时,后父吕公相而异之,妻以后,生惠帝、鲁元公主。高祖为汉王,元年,封吕公为临泗侯。高祖崩,孝惠立,尊后为皇太后。

  应历代后之推尊为皇太后、太妃者,自推尊以後至崩葬事迹,并见《太后门》,此不具录。後同。

  戚姬,定陶人,爱幸,生赵王如意。高祖崩,为吕后所杀。

  薄姬,吴人。初在魏王豹宫中,豹亡,输织室。高祖幸之,生文帝。自有子後,希见。文帝封代王,从之。文帝既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孝惠张皇后,宣平侯敖之女,母鲁元公主。吕太后欲为重亲,故以鲁元女配帝为皇后,无子。惠帝崩,皇太后取後宫子立为帝。太后崩,大臣诛诸吕及所名孝惠子,张后废处北宫(北宫在未央之北),孝文後元年薨,葬安陵,不起坟。

  惠帝纳后纳采:雁璧、乘马、束帛,聘黄金二万斤,马十二匹(吕氏为惠帝娶鲁元公主女,故特优其礼)。

  先公曰:"鲁元婿其弟,而不知帝之为人主也;惠帝妻其甥,而不知妻之为王后也。夫上者民之父母如此,岂可以奉神灵之统哉?盖人伦颠倒,而君道陵夷甚矣!"

  孝文窦皇后,观津人。吕太后时,以良家子选入宫。太后出宫人赐诸王,各五人,窦姬与至代。代王幸之,生女嫖及景帝。代王王后卒。及入为帝,立启为太子,窦姬为皇后。景帝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孝景薄皇后,孝文薄太后家女也。景帝为太子时,太后取为太子妃。景帝立之为皇后,无宠。立六年,薄太后崩,坐废。废後四年薨,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。

  孝景王皇后,槐里人。初嫁为金王孙妇,母臧氏夺之金,以纳太子宫。景帝为太子,爱幸之,生三女及武帝。景帝即位,废薄皇后及太子为临江王,乃立王夫人为后,男为太子,封后父信为盖侯。武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孝武陈皇后,长公主嫖女,父陈午。武帝得立为太子,长主有力,乃取主女为妃。及帝即位,为皇后,十馀年无子。元光五年,坐巫蛊,废居长门宫。後十馀年薨,葬霸陵郎官亭东。

  孝武卫皇后字子夫,生微,为平阳主讴者。帝悦之,纳宫中。元朔元年,生男据,遂立为皇后,据为太子。立二十八年,遭巫蛊事起,太子诛江充,发兵败。收后玺绶,自杀。宣帝立,改葬,谥思后。

  孝武李夫人,本以倡进。兄延年纳之宫中,得幸,生昌邑哀王。夫人早卒,上怜之,以后礼葬。及卫思后废後四年,武帝崩,大将军光缘上雅意,以李夫人配食,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。

  孝武钩弋赵倢伃,河间人。武帝巡狩过河间,望气者言有奇女,乃使使召之,得幸为倢伃,居钩弋宫,生昭帝。後从幸甘泉,以谴死。昭帝立,追尊为皇太后。

  孝昭上官皇后,祖桀,父安,陇西上傢人。孝昭立,召入宫为倢伃,月馀立为皇后,年甫六岁。立十岁而昭帝崩。昌邑王即位,尊为皇太后(时年方十四、五岁)。

  卫太子史良娣,宣帝祖母。太子有妃,有良娣,有孺子,妻妾凡三等,子皆称皇孙。史良娣家鲁国。元鼎四年,入为良娣,生男,号史皇孙。武帝末,巫蛊事起,卫太子及良娣、史皇孙皆遭害。宣帝即位,追尊为戾后,起园邑。史氏侯者四人。

  史皇孙王夫人,宣帝母,名翁须。大始中,得幸於史皇孙。皇孙妻妾无号位,皆称家人子。征和二年,生宣帝。帝生数月,卫太子、皇孙败家,人子皆坐诛,莫有收葬者。宣帝即位後,追尊为悼后,起园邑。王氏侯者二人。

  孝宣许皇后,父广汉,昌邑人。宣帝养於掖庭,号皇曾孙,广汉以女妻之,生元帝。数月,宣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广汉封昌成君。明年,为淳于衍所毒崩。在位三年,谥恭哀皇后,葬杜南,是为杜陵南园。

  孝宣霍皇后,大将军光女。许后崩,光纳之宫中,立为后。立五年,霍显与子谋反,诛。坐废处昭台宫。後十二岁,徙雲林馆,乃自杀,葬昆吾亭东。

  孝宣王皇后,父奉光,长陵人。宣帝即位,入宫为倢伃。帝怜太子蚤失母,几为霍氏所害,乃选後宫素谨慎无子者,立王倢伃为后,令母养皇太子。立十六年,宣帝崩,元帝即位,为皇太后。

  孝元王皇后,名政君,父禁,居长安,为廷尉吏。宣帝时,入掖庭为家人子。岁馀,宣帝令送太子宫,见内殿,一幸有身,生成帝,为皇孙。元帝即位,以妃为倢伃後三年,立为皇后,成帝立,为皇太后。

  孝成许皇后,平恩侯嘉女。元帝悼母恭哀后遭霍氏之祸,故选佳女配皇太子。成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立十四年,宠衰,坐姊为媚道祝诅,废处昭台宫。後九年,坐淳于长等与后姊孊通,书有誖谩,赐药自杀,葬延陵交道厩西。

  孝成班倢伃,帝初即位,选入後宫。始为少使,俄大幸,为倢伃,居增成舍,有男,後失之。鸿嘉三年,赵飞燕告许后及班倢伃挟媚道祝诅,后坐废,倢伃入求共养太后长信宫。至成帝崩,倢伃充奉园陵,薨,因葬园中。

  孝成赵皇后,本长安宫人(师古曰:"本宫人,赐阳阿主家也。宫人者,省中副使官婢,名曰宫人,非天子掖庭中也。事见《汉旧仪》。言长安者,以别甘泉等诸宫省也。")。属阳阿主家,学歌舞,号曰飞燕(以其体轻故也)。成帝见而悦之,召入宫,大幸。有女弟复召入,俱为倢伃。许后废,乃立飞燕为皇后,而女弟为昭仪,姊弟专宠十馀年,无子。成帝暴崩,民间归咎赵昭仪,皇太后诏问皇帝起居发病状,昭仪自杀。哀帝立,尊赵皇后为皇太后。

  孝元傅昭仪,哀帝祖母,父河内温人。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,自元帝为太子,得进幸,帝即位,立为倢伃,甚有宠,生一男一女,男为定陶恭王。帝既重傅倢伃,及冯倢伃亦幸,生中山孝王。上欲殊之於後宫,以二人皆有子为王,上尚在,未得称太后,乃更号曰"昭仪",赐以印绶,在倢伃上。昭其仪,尊之也。至成、哀时,赵昭仪、董昭仪皆无子,犹称焉。元帝崩,随王归国,称定陶太后。恭王薨,子入为汉嗣,为哀帝,尊为恭皇太后。

  定陶丁姬,哀帝母,山阳瑕邱人。恭王时,姬为後宫,生哀帝。帝入嗣汉,即位,尊为帝太后。

  孝哀傅皇后,定陶太后从弟子。哀帝为王时,傅太后欲重亲,取以配王。王入为汉太子,傅氏为妃;即位,立为皇后。哀帝崩,王莽奏徙桂宫。後月,复与孝成赵后俱废为庶人,就其园,自杀。

  孝元冯昭仪,平帝祖母。元帝即位二年,以选入後宫,生男,为中山孝王。元帝崩,随王之国。哀帝立,傅太后以素怨诬以罪,自杀。

  中山卫姬,平帝母。成帝时,中山孝王无子,上以卫氏子豪少女配孝王,生平帝。孝王薨,代为王。哀帝崩,无子,太皇太后诏迎中山王立为帝。王莽欲专权,惩丁、傅行事,乃令帝母卫姬及外家不得至京师,更立宗室桃乡侯子成都为中山王,奉孝王後,赐卫姬玺绶,拜为中山孝王后,加汤沐邑。後以事诛卫氏支属,唯后在。莽篡位,废为家人,岁馀卒。

  孝平王皇后,安汉公王莽女。平帝即位,莽以女配帝,以礼迎立为皇后。岁馀,平帝崩,莽立孝宣元孙婴为孺子,尊后为皇太后。莽篡,以婴为定安公,改后为定安公太后,时年十八。自刘氏废,每称疾不朝会。莽敬悼哀伤,欲嫁之,更号为"黄皇室主(若汉之称公主)"。后怒,发疾,不肯起,莽不能强。汉兵诛莽,后赴火而死。

  王莽纳女为后以固权,遣宗正刘宏、尚书令平晏纳采,太师孔光、大司徒马宫等四十九人赐皮弁、素积(皮弁,鹿皮为冠也。素积,以十五升布为衣,积素以为裳),以礼杂卜筮,太牢告宗庙,封后父百里,尊而不臣。有司奏:"故事,聘皇后黄金二万斤,为钱一万万。"莽深辞让,受四千万,而以其三千三百万子十一媵家。有诏,复益二千三百万,合为三千万。莽复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。遣甄丰奉玺绶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。四年春,遣大司徒宫等奉乘舆法驾,迎皇后於安汉公第。授皇后玺绂(颜师古曰:"绂,所以系玺。"),登车称警跸,便时(取日时之便)上临延寿门,入未央宫前殿。群臣就位行礼,大赦天下。益封安汉公地满百里,赐迎皇后及行礼者,三公以下宰执皆增秩,赐金帛各有差。皇后立三月,以礼见高庙。尊父号曰宰衡,位在诸侯王上。

  班固赞曰:"《易》著吉凶而言谦盈之效,天地鬼神至於人道,靡不同之。夫女宠之兴,繇至微而体至尊,穷富贵而不以功,此固道家所畏,祸福之宗也。序自汉兴,终於孝平,外戚後庭,色宠著闻二十有馀人,然其保位全家者,唯文、景、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。至如史良娣、王悼后、许恭哀后身皆夭折不辜,而家依託旧恩,不敢纵恣,是以能全。其馀大者夷灭,小者放流。呜呼!鉴前行事,变亦备矣。"

  东汉《皇后纪》叙论:"秦并天下,多自骄大,宫备七国(《史记》:"始皇破六国,写放其宫室,作之咸阳北阪上,南临渭水,殿屋複道,周阁相属,所得诸侯美人,以充实之。"并秦为七也),爵列八品(《前书》曰:"汉兴,因秦之称号,正嫡称皇后,妾皆称夫人,又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之号。")。汉兴,因循其号,而妇制莫釐(釐,理)。高祖帷薄不修(《大戴礼》曰:"大臣坐污秽男女无别者,不曰污秽,曰帷薄不修。"谓周昌入奏事,高帝拥戚姬,是不修也),孝文衽席无辨(郑元注《礼记》曰:"衽,卧席也。"孝文幸慎夫人,每与皇后同坐,是无辨也)。然而选纳尚简,饬玩少华。自武、元之後,世增淫费,至乃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(倢伃一,〈女〉娥二,容华三,充依四,已上武帝置;昭仪五,元帝置;美人六,良人七,七子八,八子九,长使十,少使十一,五官十二,顺常十三,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十四,此六官品秩同为一等也)。妖幸毁政之符,外姻乱邦之迹,前史载之详矣。及光武中兴,斫彫为朴,六宫称号,唯皇后、贵人。贵人金印紫绶,奉不过粟数十斛;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并无爵秩,岁时赏赐充给而已。汉法常因八月算人(《汉仪注》曰:"八月初为算赋,故曰算人。"),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士,於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,年十三以上,二十以下,姿色端丽,合法相者,载还後宫,择视可否,乃用登御。所以明慎聘纳,详求淑哲。明帝聿遵先旨,宫教颇修,登建嫔后,必先令德,内无出阃之言,权无私溺之授,可谓矫其弊矣。向使因设外戚之禁,编著《令甲》,改正后妃之制,贻厥方来,岂不休哉!虽御已有度,而防闲未笃,故孝章以下,渐用色授,恩隆好合,遂亡缁蠹(缁,黑也。蠹,食木虫。以喻倾败也)云云(见《太后门》)。故考列行迹,以为《皇后本纪》。虽成败事异,而同归正号者,并列於篇。其以私恩追尊,非当时所奉者,则随事附出(谓安帝母左姬及祖母宋贵人之类,并见《清河孝王传》)。亲属外事,各依列传。其馀无所见,则系之此纪(谓贾贵人、虞美人之类是),以缵西京外戚云尔。"

  光武郭皇后,讳圣通,真定人。更始二年,光武击王郎,至真定,纳后,有宠。即位,以为贵人。建武二年,立为皇后。十七年,以宠衰怨怼,废为中山王太后(后中子封中山王)。二十年,中山王徙封沛王,后为沛太后。二十八年薨,葬北邙。

  按:西都废后,如薄,如陈,如霍,如许,皆幽之别宫。至光武郭后,则以有子为王,故得随子之国。然帝在而称太后,非名也。

  光烈阴皇后,名丽华,南阳新野人。更始元年,帝纳后於宛;即位,封贵人,生显宗。十七年,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。制诏三公曰:"皇后怀执怨怼,数违教令,不能抚循他子,训长异室。宫闱之内,若见鹰鸇,既无《关雎》之德,而有吕、霍之风,岂可託以孤幼,恭承明祀?其上皇后玺绶。阴贵人乡里良家,归自微贱。'自我不见,於今三年。'宜奉宗庙,为天下母。主者详按旧典,时上尊号。异常之事,非国休福,不得上寿称庆。"显宗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明德马皇后,伏波将军援之小女。世祖时,选入太子宫。显宗即位,以为贵人。永平三年,立为皇后。肃宗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贾贵人,南阳人。建武末,选入太子宫,生肃宗,为贵人。帝既为明德后所养,专以马氏为外家,故贵人不登极位。及太后崩,乃册书加贵人王赤绶(诸侯王赤绶也)。

  章德窦皇后,扶风平陵人,大司徒融之曾孙,以选入掖庭。建初三年,立为皇后。和帝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梁贵人,梁竦女。建初中,入掖庭,生和帝,窦后以为己子。忌梁氏,诛竦,贵人以忧卒。窦后崩,上尊号曰恭怀皇后,追服丧服,葬西陵。

  和帝阴皇后,光烈皇后兄执金吾识之曾孙。永元四年,选入掖庭为贵人。八年,立为后。十四年,坐祝诅事废,迁桐宫,以忧卒。立七年,葬临平亭部。

  和熹邓皇后名绥,太傅禹之孙。永光八年,入掖庭为贵人。十四年,阴后废,立为皇后。帝崩,殇帝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安思阎皇后,名姬,河内荥阳人。元初元年,以选入掖庭为贵人。二年,立为皇后。谮皇子保,废之。帝崩,立北乡侯懿,尊为皇太后。

  安帝宫人李氏,生皇子保。阎后专房妒忌,鸩杀李氏,谮废保为济阴王。安帝崩,立北乡侯懿。懿卒,中黄门孙程等迎保立之,为顺帝,迁阎太后於离。宫后崩,上李氏尊号曰恭愍皇后,葬恭北陵,为册书金匮,藏於世祖庙。

  顺烈梁皇后,名妠(音纳。纳,娶也),大将军商之女。永建三年,入掖庭为贵人。阳嘉元年,立为皇后。顺帝崩,冲帝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虞美人,以良家子选入掖庭,生冲帝。帝早夭,大将军梁冀秉政,忌恶他族,故抑而不登,但称"大家"而已。陈夫人,魏郡人,少以声技入孝王宫,得幸,生质帝。亦以梁氏故,荣宠不及。熹平四年,小黄门赵祐等言:"《春秋》之义,母以子贵。今冲帝母虞大家,质帝母陈夫人,皆诞圣皇,而未有称号。夫臣子虽贱,尚有追赠之典,况二母见在,不蒙崇显之次,无以述尊先世,垂示後世也。"帝感其言,乃拜虞大家为宪陵贵人,陈夫人为渤海孝王妃(孝王名鸿,生质帝),使中常侍持节授印绶,遣太常以三牲告宪陵、怀陵、静陵焉(怀陵,冲帝陵。静陵,质帝陵)。

  桓帝懿献梁皇后,名女莹,顺烈皇后之女弟。帝立,迎立为皇后。皇太后崩,恩爱稍衰。延熹三年,以恚崩,在位十三年,葬懿陵。其岁,诛梁冀,废懿陵为贵人家。

  帝既立,明年,有司奏太后曰:"《春秋》迎皇后于纪,在涂则称后。今大将军冀女弟,应昭圣善,结昏之际,有命既集(帝为蠡吾侯,梁太后徵,欲与后为昏,未及而质帝崩。帝即位,册为后),宜备礼,进徵币。"於是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,聘黄金二万斤,纳采雁、璧、乘马、束帛,一如旧典。

  桓帝邓皇后,名猛女,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之女。永兴中,进入掖庭为采女,绝幸。梁后崩,梁冀诛,立为后。八年,坐骄忌废,以忧死。立七年,葬北邙。

  桓思窦皇后,名妙,章德皇后从祖弟孙女。延熹八年,邓后废,以选入掖庭为贵人,其冬,立为皇后。帝崩,灵帝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灵帝宋皇后,扶风平陵人,肃宗宋贵人之从曾孙。建宁三年,选入掖庭为贵人,明年,帝立为皇后。无宠,为中常侍王甫及後宫幸姬等所谮,坐废,以忧死。

  灵帝册宋贵人为皇后,天子御章德殿轩,百官陪位,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绶。皇后北面,帝南面,太尉立阶下东向,宗正、大长秋西向,宗正读册(文曰:"惟建宁四年七月乙未,制诏:皇后之尊,与帝同体,供奉天地,祗承宗庙,母临天下,故有莘兴殷,姜任母周,二代之崇,盖有内德。长秋宫阙,中宫旷位。宋贵人垂淑媛之懿,体河山之仪,威容昭曜,德冠後庭,群僚所咨,人曰宜哉。卜之蓍龟,卦得坤乾。有司奏议,宜称绂组,以母兆人。今使太尉袭使持节奉玺绂,宗正祖为副,立贵人为皇后。后其往践尔位,敬尊礼典,肃慎中馈母,替朕命,永终天禄。")。册文毕,皇后拜,称臣,任位。太尉授玺绂,中常侍、长秋、太仆、高乡侯览长跪受玺绂,奏於殿前。女使授婕妤,遂长跪受,以授昭仪,受,长跪以带皇后。皇后伏,起拜,称"臣妾"。毕,黄门鼓吹三通。鸣鼓毕,群臣以次出。后即位,大赦天下。皇后秩比国王,即位威仪,赤绂玉玺也(汉制:乘舆黄赤绶四乘,黄赤缥绀,绂黄质,长二丈九尺九寸,太子、太后绶乘舆同)。

  灵思何皇后,南阳宛人。家本屠者,以选入掖庭(《风俗通》曰:"汉以八月算人,后家以金帛赂遗主者以求之也。")。生皇子辩,拜为贵人。光和三年,立为皇后。灵帝崩,皇子辩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王美人,赵国人,以良家子选入掖庭,生皇子协,何后妒而〈酉冗〉之。董卓既废少帝,立协,是为献帝。後追尊为灵怀皇后,改葬文昭陵。

  献帝伏皇后,名寿,琅琊东武人,大司徒湛之八世孙。初平元年,入掖庭为贵人。兴平二年,立为皇后。建安十九年,为曹操所杀,在位二十年。

  献穆曹皇后,名节,魏公曹操之中女。建安十八年,操进三女宪、节、华为夫人,聘以束帛元纁五万匹,小者待年於国(留住於国,以待年长)。十九年,并拜贵人。伏皇后杀,立节为皇后。在位七年。帝禅於魏,降为山阳公夫人。魏景初元年薨,合葬禅陵。

  范晔论曰:"汉世皇后无谥,皆因帝谥以为称。虽吕氏专政,上官临制,亦无殊号(上官,昭帝后也)。中兴,明帝始建光烈之称,其後并以德为配,至於贤愚优劣,混同一贯,故马、窦二后俱称德焉。其馀惟帝之庶母及蕃王乘统,以追尊之重,特为其号,如恭怀、孝崇之比是也。初平中,蔡邕始追正和熹之谥(《蔡邕集议》曰:"汉世母氏无谥,至於明帝,始建光烈之称,是後转因帝号,嘉之以德,上下优劣,混而为一,违《礼》大'行受大名,小行受小名'之制。《谥法》'有功安人曰熹'。帝后一体,礼亦宜同。大行皇太后谥宜为和熹。"),其安思、顺烈以下,皆依而加焉。

  魏因汉法,母后之号,皆如旧制,自夫人以下,世有增损。太祖建国,始命王后,其下五等:有夫人,有昭仪,有倢伃,有容华,有美人。文帝增贵嫔、淑媛、修容、顺成、良人。明帝增淑妃、昭华、修仪,除顺成官。太和中,始复命夫人,登其位於淑妃之上。自夫人以下,爵凡十二等:贵嫔、夫人,位次皇后,爵无所视;淑妃位视相国,爵比诸侯王;淑媛位视御史大夫,爵比县公;昭仪比县侯;昭华比乡侯;修容比亭侯;修仪比关内侯;倢伃视中二千石;容华视真二千石;美人视比二千石;良人视千石。

  武宣卞皇后,琅琊开阳人。本倡家,年二十,太祖纳之於谯为妾,生文帝。诸子无母者,皆令母养之。建安二十四年,拜为王后。文帝受禅,尊为皇太后。

  文昭甄皇后,中山无极人。本袁熙妻,冀州平,文帝纳之,生明帝。皇初二年,以怨望赐死,明帝即位,追谥。

  文德郭皇后,安平广宗人。太祖时,得入东宫。文帝为太子,立为夫人;及践祚,为贵嫔。皇初三年,立为皇后。明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明悼毛皇后,河内人。皇初中,以选入东宫,明帝即位,以为贵嫔。太和元年,立为皇后。景初元年,以爱弛赐死,加谥,葬愍陵。

  明元郭皇后,西平人,世河右大族。皇初中,本郡反叛,遂没入宫。明帝爱幸之,拜为夫人,後立为皇后。齐王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魏制:天子册后,以皮马庭实,加榖珪。齐王正始四年,立后甄氏,其仪不存。

  晋景献羊皇后,名徵瑜,泰山南城人。景帝纳之,无子。武帝受禅,居弘训宫,号弘训太后。咸宁四年崩。

  文明王皇后,名元姬,东海郯人。父肃,魏中领军、兰陵侯。归於文帝,生武帝。帝受禅,尊为皇太后,宫曰崇化(初置宫卿,重其选,以太常诸葛绪为卫尉,太仆刘原为太仆,宗正曹楷为少府)。泰始四年崩。

  武元杨皇后,名艳,弘农华阳人,父文宗。武帝为世子聘之,即位,立为皇后(有司奏:依汉故事,皇后、太子各食汤沐邑四十县。而帝以非古典,不许),生惠帝。泰始十年崩,葬峻阳陵。

  泰始中,帝博选良家以充後宫,先下书禁天下嫁娶,使宦者乘使车,给驺骑,州郡,召充选者使后拣择。后性妒,惟取洁白长大,端正美丽者并不见留。司徒李允、领军大将军胡奋、廷尉诸葛冲、太仆臧权、侍中冯荪、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、九嫔之列。司、冀、兖、豫四州二千石将吏家,补良人以下。名家盛族子女,多败衣瘁貌以避之。九年,帝多遣良家子女以充内职,自择其美者,以绛纱系臂。平吴之後,复纳孙皓宫人数千,自此掖庭殆将万人。而并宠者甚众,帝莫知所適,常乘羊车,恣其所之,至便宴寝。宫人乃取竹叶插户,以盐汁洒地,而引帝车。十年,将聘三夫人、九嫔,有司奏:"《礼》,皇后聘以榖珪,无妾媵礼贽之制。"诏曰:"拜授可依魏氏故事。"於是,临轩使使持节,兼太常拜三夫人,兼御史中丞拜九嫔。

  武悼杨皇后,名芷,元后从妹,父骏。以咸宁二年立为皇后。惠帝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武帝咸宁二年,临轩遣太尉贾充册立皇后杨氏,因大赦,赐王公以下各有差,百僚上礼(纳悼后)。太康八年,有司奏:"大婚纳徵,用元纁、束帛加榖珪,马二驷,羊、雁、酒、米如故(尚书朱整议:"按魏昏故事,天子以皮马为庭实,加以榖珪。")。"

  左贵嫔,名芬,兄思。好学,善文,名亚於思。武帝闻其名,纳之,拜修仪。

  胡贵嫔,名芳,父奋。泰始九年,纳宫中拜贵嫔,生武安公主。

  诸葛夫人,名婉,琅琊阳都人,父冲。以泰始九年入宫,拜为夫人。

  惠贾皇后,名南风,平阳人,父充。泰始八年,册拜太子妃。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干政,废杨太后,淫恣。在位十一年。赵王伦等废而杀之。

  惠羊皇后,名献容,泰山南城人。贾后既废,孙秀乃立为皇后。时太安元年。成都王颖奏废为庶人。陈〈目尔〉等伐义复后位。张方入洛,又废后。大驾幸长安,又复。永兴初,又废。河间王顒欲杀后,周馥止之。帝崩,怀帝立,尊为惠皇太后,居弘训宫。洛阳败,没於刘曜。曜僭位,以为后。生二子而死,伪谥文献皇后。

  先公曰:"自司马懿废齐王芳,司马昭弑高贵乡公,而皆假太后以为言,既以此得成篡矣。讵意其後改易诏书,黜亮升骏者,后为之也;伪立文字,弑武悼,杀愍怀者,后为之也。彼羊后区区一放废妇,人囚处宫闱,何预世事?而今日复,明日废,纷纷未已,何邪?奸人常惧有假之以举事,如前之为者,是以一人复之,则一人废之,至辱於非类而後已,哀哉,谁实基之!"

  谢夫人,名玖,父以屠羊为业。武帝时,入後庭为才人。帝以赐太子,生皇孙遹。遹立为太子,拜淑媛。及愍怀太子遇害,玖亦死。

  怀帝王太后,名瑗,武帝宫才人。生怀帝,早卒。帝即位,追尊曰皇太后。

  元帝夏侯太妃,名光姬,沛国谯人。琅琊武王为世子,纳焉,生元帝。帝嗣位,称王太妃。永嘉初,薨於江左。

  元敬虞皇后,名孟母,济阳外黄人,父豫。元帝为琅琊王,纳为妃,无子。永嘉六年薨。太兴三年,追册为皇后。

  豫章君荀氏,元帝宫人。生明帝,帝即位,封建安君。成帝立,尊重同於太后。咸康元年薨。

  明穆庾皇后,名文君,颖川鄢陵人,父琛。元帝聘为太子妃,明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成帝即位尊,为皇太后。

  晋太康中,有司奏:"太子昏,纳徵用元纁、束帛,加璧、羊、马二驷。

  东晋太子昏,纳徵礼用玉璧一,虎皮二(王彪之上书曰:"或者虎取威猛,有斑彩蔚,玉象德而有润。珪璋亦玉之美者,豹皮彩蔚,以譬君子。王肃纳徵辞云:'元纁、束帛,俪皮、雁羊,前汉亦无用羊之礼。'郑氏《昏物赞》曰:'羊者,祥也。婚之有羊,自汉末始。'")。

  成恭杜皇后,名陵阳,京兆人,镇南将军预之曾孙。成帝备礼拜为皇后。在位六年崩,年二十一。

  咸康二年,帝临轩,遣使持节,兼太保、领诸葛恢,兼太尉、护军孔愉,六礼备物,拜皇后杜氏。即日入宫,帝御太极殿,群臣毕贺(贺,非礼也。王者昏礼,礼无其制。《春秋》"祭公逆王后于纪",《榖梁》、《左氏》说与《公羊》又不同,而况汉、魏遗事阙略者众。晋武、惠纳后,江左又无《仪注》,故成帝将纳杜后,太常华恒始与博士参定其仪。据杜元凯《左氏传说》,主昏是供其昏礼之币而己。又,周灵王求昏於齐,先儒以为邱明详录为王者昏礼。故成帝临轩,遣使,称制拜后,然其《仪注》又不具存。)

  章太妃周氏,以选入成帝宫,生哀帝及海西公,拜贵人。哀帝即位,诏有司议贵人位号,太尉桓温议宜称夫人,尚书仆射江[A170]议应曰太夫人。诏崇为皇太妃,仪服与太后同。

  康献褚皇后,名蒜子,河南阳翟人,父裒。少以名家入为琅琊王妃。康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穆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康帝建元元年,纳后褚氏而仪注陛者不设旄头。殿御史奏:"今迎皇后,依昔成恭皇后入宫御物,而仪注至尊衮冕升殿,旄头不设。昔迎恭皇后,唯作青龙旗,其馀皆即御物。今临轩遣使,而五牛旗,旄头毕罕并出,用即旧制,今阙。"诏曰:"今所以正法服、升太极者,以敬其始,故备礼也。今何阙所重而撤法物邪?又恭后神主入庙,先帝诏后礼宜有降,不宜建五牛旗。既不设五旗,则旄头毕罕易具也。"又诏:"旧制既难准,且於今而备法服,仪饰粗举,兼副杂器停之。"

  穆帝永和十年,台符问:"六礼版文,旧称皇帝,今太后临朝,当何称?"博士曹耽云:"《公羊传》,昏礼不称主人,母命诸父为主(《传》:记裂繻来迎女,不称使也。无母,辞穷,乃命使者耳)。"太常王彪之云:"《三传》异义,不可全据。今皇后临朝称制,文告所达,国之大典,皆仰禀成命,非无外事也。岂婚聘独不通乎!六礼版文,应称皇太后诏(彪之又曰:"天子嫁女,使同姓之国为主者,以受体於皇极,则有亏婚姻之敌礼。至於迎后之制,必礼成而後入,虽复戚属之尊,亦臣妾也。天王之后,宁可先之蕃国,然後入临六宫乎?是以祭公来迎王后於纪,使我为媒,不云为主。")。"符又问:"今后还政,不复临朝,当何称?"彪之云:"当称皇帝诏。"

  升平元年,将纳皇后何氏。彪之正礼(始更六引经传及诸故事,深非《公羊》"昏礼不称主人"之义)曰:"王者之於四海,无不臣妾,虽复父兄之亲,师友之贤,皆纯臣也。夫崇三纲之始,定乾坤之仪,安有天父之尊,而称臣下之命,以纳伉俪?安有臣下之卑,而称天父之名,以行大礼?远寻古礼,於义不通。按咸宁二年,纳悼皇后时,弘训太后临天下,而无命戚属之臣为武皇父兄主婚之文。考咸宁故事,不称父兄师友,则咸康华恒所上合於旧也。谓今纳后仪制,宜一依咸宁故事。"从之(华恒定六礼,云宜依旧及大晋已行之制,此恒犹识前事,故王彪之名从咸康,由此也。唯以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,而咸康群臣贺为失礼,故但作咸康上礼,不复贺也)。其告庙六礼版文等,皆彪之所定(博士孙纳云:"凡六礼版,长尺二寸,以应十二月;博四寸,以象四时;厚八分,以象八节。皆真书。后家答,则以鲛脚书之。")。纳采,用雁一头,白羊一口,酒十二斛(文曰:"皇帝咨前太尉参军、都乡侯何浑元资始,肇经人伦,爰及夫妇,以奉宗庙、天地、社稷。谋於公卿,咸以为宜,率由旧典。今使持节,崇德卫尉、硕太常彪之,兼宗正、散骑侍郎综,以礼纳采。"后家答曰:"皇帝嘉命,访昏陋族,备数采择,臣之先臣,散骑侍郎准之遗女,未闲教训,衣履若人。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前太尉将军、都乡侯粪上臣何琦顿首稽首,再拜。")承制。问名,用雁、羊如前(文曰:"皇帝曰:咨前某官侯何:两仪配合,承天统物,正位於内,必侯名族,重申旧典。今使持节、某官彪之、某官综,以礼问名。"后家答曰:"皇帝嘉命,使者彪之重宣中诏,问臣名族。女父母所生,先臣故光禄大夫呼娄侯侦之遗元孙,先臣故蔡州刺史、关内侯悼之曾孙,先臣故安丰太守、关内中侯友之孙,先臣故散骑侍郎准之遗女。外出自於先臣故尚书左丞孔曹之外曾孙,先臣故侍中、关内侯夷之外孙女,年十七。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前某官某侯粪土臣何琦稽首顿首,再拜恭承制诏。")。纳吉,用雁、羊、酒如前(文曰:"皇帝曰:咨前某官某侯何:人谋龟从,佥曰贞吉。敬顺典礼,今使持节某官彪之、某官综,以礼纳吉。"后家答曰:"皇帝嘉命,使者彪之重宣中诏,大卜元吉。臣陋族卑鄙,忧惧不堪。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前某官某侯粪土臣何琦稽首顿首,再拜承制。")。纳徵,用白羊一口,元纁帛三疋,绛二疋,绢二百疋,兽皮二枚,钱二百万,玉璧一枚,酒十二斛,马六驷(文曰:"皇帝曰:咨某官某侯何之族女,有母仪之德,窈窕之姿,如山如河,宜奉宗庙,永承天祚。以元纁、皮、马、羊、钱、璧,以章典礼。今使持节、兼司徒、光禄勋、关内侯恪,崇德卫尉、领太常彪之,以礼纳徵。"后家答:"皇帝嘉命,使者恪重宣中诏,降昏卑陋,命以上公,宠以丰礼,备物典册。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前某官某侯云云,再拜承制诏。")请期,用雁、羊、酒、米如初(文曰:"皇帝曰:咨前某官某侯何:谋於公卿,大筮元龟,罔有不臧。率遵典礼,今使某官彪之、某官综,以礼请期。"后家答:"皇帝嘉命,使者彪之重宣中诏,吉曰惟八月壬子可迎。臣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前某官某侯某,再拜承制诏。")。迎,用雁、羊、酒、米如初(文曰:"皇帝曰:咨前某官某侯何:岁吉月令,吉曰唯未,率礼以迎。今遣使持节、兼太保、侍中、太宰、武陵土晞迎。"后家答:"皇帝嘉命,使者晞重宣中诏,令月吉辰,备礼以迎。上公宗卿兼至,副介近臣百两。臣蝼蚁之族,猥承大礼,忧惧战悸,钦承旧章,肃奉典制。前某官某侯粪土臣某,谨因使者兼某官某侯王晞上谨答。")。册皇后文曰:"惟升平元年八月,皇帝使使持节、兼太保、侍中、太宰、武陵王晞,册命故散骑侍郎女何氏为皇后。咨尔:《易》本《乾 坤》,《诗》首《关雎》,王化之本,实由内辅。是故皇、英嫔虞,帝道以光;任、姒母周,允嗣克崇。皇后其祇勖厥德,以肃承宗庙,虔恭中馈,尽敬妇道,帅导六宫,作轨仪於四海。皇天无亲,惟德是依,可不慎欤!"

  穆章何皇后,名法倪,庐江灊人,父准。升平八年,以名家膺选,册为皇后。无子哀。帝即位,称穆皇后,居永安宫。永兴三年崩,年六十六,在位四十八年。

  哀靖王皇后,名穆之,太原晋阳人,司徒左长使濛之女。哀帝即位,以王妃立为皇后。无子。三年崩。

  废帝庾皇后,名道怜,颍川阳陵人,父冰。初为东海王妃。王即位,立为后。太和六年崩。帝废,追赠为海西公夫人。

  简文宣郑太后,名阿春,河南荥阳人。先適渤海田氏,生一男而寡。元帝纳之,生简文帝。咸和元年薨。简文即位,未及追崇,孝武时,追上尊号曰简文太后。

  简文顺王皇后,名简姬,太原晋阳人,父遐。遂为会稽王妃,生子道生。失意,以忧死。孝武帝即位,追尊曰顺皇后,合葬高平陵。

  孝武文李太后,名陵容,本出微贱。简文屡失子,召幸之,生孝武帝。帝即位,尊为淑妃,後追为皇太妃。

  孝武定王皇后,名法慧,哀靖皇后之侄,父蕴。孝武即位,纳为后。太元五年崩,年二十一,葬隆平陵。

  安德陈皇后,名归女,松滋浔阳人。孝武时,入宫为淑媛,生安、恭二帝。後追崇曰太后。

  安僖王皇后,名神爱,琅琊临沂人,父献之。初为太子妃,安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无子。义熙八年崩,年二十九,葬休平陵。

  恭思褚皇后,名灵媛,河南阳翟人,父爽。初为琅琊王妃,恭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帝禅位,降为零陵王妃。宋元嘉十三年崩,年五十三,祔葬冲平陵。

 

●卷二百五十四 帝系考五

 

  ○后妃

  《南史 后妃传叙》:"六宫位号,前史代有不同。晋武帝采汉魏之制,置贵嫔、夫人、贵人,是为三夫人,位视三公;淑妃、淑媛、淑仪、修华、修容、修仪、婕妤、容华、克华,是为九嫔,位视九卿;其馀有美人、才人、中才人,爵视千石以下。宋武帝省一才人,其馀仍用晋制。按:贵嫔,魏文帝所制;夫人,魏武帝初建魏国所制;贵人,汉光武所制;淑妃,魏明帝所制;淑媛,魏文帝所制;淑仪、修华,晋武帝所制;修容,魏武帝所制;修仪,魏明帝所制;婕妤、容华,前汉年号;充华,晋武帝所制;美人,汉光武所制;及孝武孝建三年,省夫人,置贵妃,位比相国,进贵嫔比丞相,贵人比三司,以为三夫人。又置昭仪、昭容、昭华,以代修华、修仪、修容。又置中才人、充依,以为散位。按:昭仪,汉元帝所制;昭容,孝武所制;昭华,魏明帝所制;中才人,晋武帝所制;充依,前汉旧制。及明帝泰始二年,省淑妃、昭华、中才人、充依,复置修华、修仪、修容、才人、良人。三年,又省贵人,置贵姬,以备三夫人之数。又置昭华,增淑容、承徽、列荣、以淑媛、淑仪、淑容、昭华、昭仪、昭容、修华、修仪、修容为九嫔。婕妤、容华、充华、承徽、列荣,凡五职,亚九嫔。美人、才人、良人三职为散役。其後,帝留心後房,拟百官,备置内职焉。及齐高帝建元元年,有司奏置贵嫔、夫人、贵人为三夫人,修华、修仪、修容、淑妃、淑媛、淑仪、婕妤、容华、充华为九嫔。美人、中才人、才人为散职。三年,太子宫置三内职:良娣比开国侯,宝林比五等侯,才人比驸马都尉。及永明元年,有司奏:贵妃、淑妃、并加金章紫绶,佩于阗玉;淑妃旧拟九棘,以淑为温恭之称,妃为亚后之名,进同贵妃,以比三司;夫人之号,不殊蕃国;降淑媛以比九卿。七年,复置昭容,位在九嫔焉。梁武拨乱反正,深鉴奢逸,配德早终,长秋旷位。定令制贵妃、贵嫔、贵姬为三夫人,淑媛、淑仪、淑容、昭华、昭仪、昭容、修华、修仪、修容为九嫔,婕妤、容华、充华、承徽、列荣为五职,美人、才人、良人为三职。东宫置良娣、宝林为二职。及简文、元帝出自储蕃,或迫在拘絷,或逼於寇乱,且妃并先殂,更不建椒阃。陈武光膺天历,以朴素自居,故後宫员位,其数多阙。文帝天嘉之後,诏宫职备员,其所置立,无改梁旧,编之令文,以为後法。然帝性恭俭,而嫔嫱不备。宣帝、後主无所改作。今总缀缉,以立此篇云。

  宋孝懿萧皇后,名文寿,兰陵人,武帝继母。帝为宋公、宋王,加太妃、太后。受禅,尊为皇太后。

  武敬臧皇后,名爱亲,东筦人。適武帝。义熙四年殂,追赠豫章郡夫人。武帝崩。祔葬初宁陵。

  武帝张夫人,不知何许人。生少帝。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少帝废,太后还玺绂,随居吴县。文帝元嘉初,拜营阳国太妃。二年薨。

  文帝胡太后名道女,淮南人。义熙初,武帝纳之,生文帝。五年,被谴死。武帝即位,追赠婕妤。文帝即位,上尊号曰章皇太后,陵曰熙宁。

  少帝司马皇后,名茂英,晋恭帝女。宋初,拜皇太子妃,少帝即位,为皇后。元嘉初,降为荥阳王妃。十六年薨。

  文元袁皇后,名齐妫,陈郡阳夏人,父湛。少適文帝为王妃,生子劭。元嘉十七年崩。

  潘淑妃,以色进,生子濬。後为元凶劭所杀。

  孝武昭路太后,名惠男,丹阳建康人。以貌入後宫,生孝武,拜淑媛。随孝武出蕃。孝武即位,尊为太后。

  明宣沈太后,名容姬。为文帝美人,生明帝,拜婕妤。元嘉三十年卒。孝武即位,追赠太后。

  孝武文穆王皇后,名宪嫄,琅邪临沂人。初为武陵王妃,生废帝。孝武即位,立为皇后。废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殷淑仪,南郡王义宣女。义宣败,帝密取之,假姓殷。薨,追赠贵妃。或云,贵妃是殷琰家人入义宣家,义宣败入宫云。

  前废帝何皇后,名令婉,庐江灊人,父瑀。初为皇太子妃,薨於东宫。废帝即位,追谥曰献皇后。

  明恭王皇后,名贞风,琅邪临沂人。初为湘东王妃。明帝即位,立为后。废帝即位,尊为太后。

  後废帝陈太妃,名妙登,丹阳建康屠家女。孝武宫人,以赐明帝。生後废帝,拜贵妃。废帝即位,尊为皇太妃。

  後废帝江皇后,名简珪,济南阳考城人。初纳为太子妃,帝即位,为皇后。帝既废,降为苍梧王妃。

  顺帝陈太妃,明帝宫人,为昭华。明帝以桂阳王休范子令妃养之。即位为顺帝,进为皇太妃。

  顺帝谢皇后,名梵境,陈郡阳夏人,父颺。顺帝立,为皇后。帝禅位,降为汝阳王妃。

  齐武穆裴皇后,名惠昭,河东闻喜人。昇明三年,为齐世子妃。建元元年,为皇太子妃。二年薨。武帝即位,追尊为皇太后。

  文安王皇后,名宝明,琅邪临沂人,父晔之。建元四年,为皇太子妃。郁林王即位,尊为皇太后,称宣德宫。明帝即位,出居鄱阳王故第。梁武定建业,迎入宫,称制。和帝禅位,逊居外宫。梁天监时薨。

  郁林王何妃,名婧英,庐江灊人。初为南郡王妃。太孙即位,立为皇后。帝废,贬为王妃。

  海陵王王妃,名韶明,琅邪临沂人,父慈。初为郁林王妃,王即位,为皇后。王废,降为妃。

  明敬刘皇后,名惠端,彭城人。明帝纳之。永明七年卒。帝即位,赠皇后。

  东昏褚皇后,名令璩,河南阳翟人,父澄。建武初,纳为皇太子妃。东昏即位,为皇后。东昏废,降为庶人。

  和王皇后,名舜,华琅邪临沂人,俭之孙。初为随王妃,帝即位,为皇后。既禅位,降为妃。

  梁武德郗皇后,名徽,高平金乡人,父晔。齐建元末,嫔於武帝。帝为雍州刺史日,殂。即位,追赠皇后。

  武丁贵嫔,名令光,谯国人。武帝镇樊城,纳之。生昭明太子,册为贵嫔。普通七年薨。

  文宣阮太后,名令嬴,会稽馀姚人。武帝平建业,纳为采女。生元帝,为修容。随出蕃。大同六年薨。元帝即位,追崇为太后。

  简文王皇后,名灵宾,琅邪临沂人。初为晋安王妃。大通三年,拜皇太子妃。薨简文即位,追崇为皇后。

  元帝徐妃,名昭佩,东海郯人。天监十六年,拜为湘东王妃。太清三年,以罪死。

  敬夏太后,会稽人。元帝纳之,生敬宗,昭泰元年,尊为太后。明年,降为江阴国太妃。

  敬王皇后,琅邪临沂人。初为晋安王妃。王即位,拜皇后。禅位,降为江阴王妃。

  陈武宣章皇后,名要儿,吴兴乌程人。武帝聘之。受禅,立为皇后。文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文沈皇后,名妙容,吴兴武康人。梁大同中,归於文帝。武帝即位,为临川王妃。文帝即位,为皇后。废帝立,为皇太后。

  废帝王皇后,琅邪临沂人。初为皇太子妃。废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帝废,降为临海王妃。至德中薨。

  宣柳皇后,名敬言,河东解县人。宣帝在江陵聘之,生後主。宣帝即位,为皇后。後主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後主沈皇后,名婺华,吴兴武康人,父君理。太建三年,拜为皇太子妃。後主即位,立为皇后。陈亡,入长安。隋炀帝每巡幸,恒令从驾。炀帝被弑,后为尼於毗陵天静寺。贞观初卒。

  张贵妃,名丽华,本兵家女。後主为太子,选入宫。得幸,生太子深,拜贵妃。陈亡,为隋军所杀。

  《北史 后妃传叙》:魏氏王业之兆,虽始於神元,然自昭成之前,未具言六宫之典,而章、平、思、昭、穆、惠、炀、烈八帝,妃后无闻。道武追尊祖妣,皆从帝谥为皇后。始立中宫,馀妾或称夫人,多少无限,然皆有品次。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、椒房等,後庭渐已多矣。又魏故事,将立皇后,必令手铸金人,以成者为吉,不则不得立也。又太武、文成,保母劬渠之恩,并极尊崇之义,虽事乖典礼,而观过知仁。孝文改定内官,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,三夫人视三公,三嫔视三卿,六嫔视六卿,世妇视中大夫,御女视元士。後置女职,以典内司:视尚书令、仆,作司、大监、女侍中三官视二品,监,女尚书,美人,女史、女贤人、女书史、书女、小书女五官视三品,中才人、供人、中使、女生才人、恭使宫人视四品,青衣、女酒、女飨、女食、奚官女奴视五品。及齐神武、文襄,俱未践尊极。神武嫡妻称妃,其所聘蠕蠕女称为蠕蠕公主。文襄既尚魏朝公主,故无别号。两宫自馀姬侍,并称娘而己。文宣後庭虽有夫人、嫔、御之称,然未具员数。孝昭内职甚少,唯杨妃才貌兼美,复是贵家,襄城王母桑氏有德行,并蒙恩礼,其馀无闻焉。河清新令: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女。又准汉制,置昭仪,有左右二人,比丞相。其弘德、正德、崇德为三夫人,比三公。光猷、昭训、隆徽为上嫔,比三卿。宣徽、凝晖、宣明、顺华、凝华、光训为下嫔,比六卿。正华、令则、修训、曜仪、明淑、芳华、敬婉、昭华、光正、昭宁、贞范、宏徽、和德、弘猷、茂光、明信、静训、曜德、广训、晖范、敬训、芳猷、婉华、明范、艳仪、晖则、敬为二十七世妇,比从三品。穆光、茂德、贞懿、曜光、贞凝、光范、令仪、内范、穆闺、婉德、明婉、艳婉、妙范、晖章、敬茂、静肃、章穆、华慎、仪妙、仪明、懿崇、明丽、则婉、仪彭、修闲、修静、弘慎、艳光、漪容、徽淑、秀仪、芳婉、贞慎、明艳、穆修、范肃、容茂、仪英、淑弘、艳正、信凝、婉英、范怀、顺修、媛良、则瑶、章训、成润、仪宁、训淑、懿柔、则穆、仪修、礼昭、慎贞、媛肃、闺敬、顺柔、华昭、顺敬、宁明、训弘、仪崇、敬修、敬承、闲昭、容丽、仪闲、华思、柔媛、光怀、德良、媛淑、猗茂、范良、信艳、华徽、娥肃、仪妙则为八十一御女,比正四品。武成好内,并具其员。自外又置才人、采女,以为散号。後主既立二后,昭仪以下皆倍其数。又置左右娥英,比左右丞相。降昭仪比二夫人。寻又置淑妃一人,比相国。周氏率由姬制,内职有序。文帝创基,修衽席以俭约;武皇嗣历,节情欲於矫枉。宫闱有贯鱼之美,戚里无私溺之尤,可谓得君人之体也。宣皇外行其志,内逞其欲,溪壑难满,采择无厌。恩之所加,莫限斯皂;荣之所及,无隔险讠皮。於是升兰殿以正位,践椒庭而齐体者,非一人焉;阶房帷而拖青紫,缘恩幸而拥玉帛,非一族焉。虽辛、癸之荒淫,赵、李之倾惑,曾未足比其仿佛也。人厌苛政,弊事实多,文帝之祀忽诸,特由於此。隋文思革前弊,太矫其失,惟皇后当室,傍无私宠,妇官位号,未详备焉。开皇二年,著内官之式,略依《周礼》,省减其数。嫔三员,掌教四德,视正三品。世妇九员,掌宾客祭祀,视正五品。女御三十八员,掌女功丝枲,视正七品。又采汉、晋旧仪,置六尚、六司、六典,递相统摄,以掌宫掖之政。一曰尚书,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。管司令三人,掌图籍法式,纠察宣奏;典琮三人,掌琮玺器玩。二曰尚仪,掌礼仪教学。管司乐三人,掌音律之事;典赞三人,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。三曰尚服,掌服章宝藏。管司饰三人,掌簪珥花严;典栉三人,掌巾栉膏沐。四曰尚食,掌进膳先尝。管司医三人,掌方药卜筮;典器三人,掌樽彝器皿。五曰尚寝,掌帷帐床褥。管司筵三人,掌铺设洒扫;典执三人,掌扇伞灯烛。六曰尚工,掌营造百役。管司制三人,掌衣服裁缝;典会三人,掌财帛出入。六尚各三员,视从九品,六司视勋品,六典视流外二品。初,文献皇后功参历试,外预朝政,内擅宫闱,怀嫉妒之心,虚嫔妾之位,不设三妃,防其上逼。自嫔以下,置六十员。又加抑损服章,降其品秩。至文献崩後,始置贵人三员,增嫔至九员,世妇二十七员,御女八十一员。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,六尚以下皆分隶焉。炀帝时,后妃嫔御无釐妇职,唯端丽饰,陪从宴游而已。帝又参详典故,自制嘉名,著之於令。贵妃、淑妃、德妃,是为三夫人,品正第一。顺仪、顺容、顺华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华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华,是为九嫔,品正第二。婕妤一十二员,品正第三。美人、才人一十五员,品正第四,是为世妇。宝林二十四员,品正第五。御女二十四员,品正第六。采女三十七员,品正第七,是为女御。总一百二十,以叙於燕寝。又有承衣、刀人,皆趋侍左右,并无员数,视六品以下。时又增置女官,准尚书省,以六局管二十四司。一曰尚宫局。管司言,掌宣传奏启;司簿,掌名录计度;司正,掌格式推罚;司闱,掌门閤管籲。二曰尚仪局。管司籍,掌经史教学,纸笔几案;司乐,掌音律;司宾,掌宾客;司赞,掌礼仪赞相导引。三曰尚服局。管司玺,掌琮玺符节;司衣,掌衣服;司饰,掌汤沐巾栉玩弄;司仗,掌仗卫戎器。四曰尚食局。管司膳,掌膳羞;司酝,掌酒醴醯醢;司药,掌医巫药剂;司膳,掌廪饩柴炭。五曰尚寝局。管司设,掌床席帐,帷铺设洒扫;司舆,掌舆辇伞扇,执持羽仪;司苑,掌园御种植,蔬菜瓜果;司灯,掌火烛。六曰尚工局。管司制,掌营造裁缝;司宝,掌金玉珠玑钱货;司采,掌缯帛;司织,掌织染。六尚二十二司,员各二人,唯司药、司膳员各四人。每司又置典及掌,以贰其职。六尚十人,品从第五。司二十八人,品从第六。典二十八人,品从第七。掌二十八人,品从第九。女使流外,量局闲剧,多者十人以下,无定员数。联事分职,各有司存焉。

  魏献明皇后贺氏,东部大人野千女。生道武。皇后元年崩。後追加尊号。

  道武皇后慕容氏,宝之季女。中山平,入宫得幸。後立为皇后。

 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,刘眷女。登国初,纳为夫人,生明元。以铸金人不成,故不登后位。魏故事,後宫产子,将为储贰,其母皆赐死。道武末年,后以旧法崩。明元即位,追尊位。

 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,姚兴女。明元纳为夫人。後薨,追赠后。

  明元密皇后杜氏,魏郡邺人。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,生太武,拜贵嫔薨。太武即位,追尊为后。

  太武保母窦氏,初以夫家坐事诛,入宫。明元命为太武保母。太武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太武皇后赫连氏,屈丐女。太武平统万,纳之为贵人,後立为皇后。文成初崩。

  太武景哀皇后贺氏,代人。初为夫人,生景穆,薨。追赠贵嫔。

 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,河东王毗之妹。以选入东宫,生文成,薨。文成即位,追上尊号。

  文成乳母常氏,本辽西人。因事入宫,乳文成。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,长乐信都人。父朗,坐事诛,后遂入宫。以选为贵人,後立为皇后。献文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文成元皇后李氏,梁国蒙县人。太武南征,得之。後入文成宫中,生献文,拜贵人。後谥元皇后。

  献文思皇后李氏,中山安喜人。以选入宫,为夫人,生孝文。後追谥。

  孝文贞皇后林氏,平凉人。父胜,坐法诛,遂入掖庭,生皇子恂,薨。追谥后。

  孝文废后冯氏,太师熙之女。太和十七年,立为后。後以宠衰,废为尼。

  孝文幽皇后冯氏,亦熙之女。入宫拜昭仪,後立为皇后,坐淫恣废死,葬以后礼。

 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,司徒公肇之妹。以选入宫,生宣武,薨。谥贵人。宣武即位,追上尊号。

  宣武顺皇后于氏,太尉烈弟劲之女。选入宫,为贵人。帝即位,立为后,崩。

  宣武皇后高氏,文昭皇后弟优之女。入宫为贵嫔。帝即位,立为后。明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宣武灵皇后胡氏,安定临泾人。司徒国珍女。入掖庭为充华,生明帝。帝即位,尊皇太妃,後又尊为皇太后。

  孝明皇后胡氏,灵太后从兄盛之女。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武泰初,入道为尼。

  孝武皇后高氏,齐神武长女。帝立,纳为后。帝西幸关中,降为彭成王妃。

 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,河南洛阳人,其先世吐谷浑渠帅,父瑗。文帝纳为妃,即位,册为皇后。後帝结昏蠕蠕,后逊居别宫,为尼,卒以嫌赐自尽。

 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,蠕蠕主阿那坏之长女。蠕蠕屡犯边,帝乃纳其女为后。二年崩。

  废帝皇后宇文氏,周文帝女。帝为太子,纳为妃;即位,为皇后。帝既废崩,后亦以忠於魏室罹祸。

  恭帝皇后若千氏,司空长乐正公惠之女。恭帝纳之为后,後出家为尼。

  孝静皇后高氏,齐神武第二女。天平四年,聘为皇后。齐受禅,降为中山王妃。後再嫁於杨愔。

  齐武明皇后娄氏,名昭君,赠司徒内千之女。神武聘之。既秉政,封渤海王,拜为王妃,凡孕六男二女。文宣受禅,尊为皇太后。

  蠕蠕公主,蠕蠕主郁久闾阿那坏之女。神武以蠕蠕屡犯边,聘其女。神武崩,文襄从其国法烝焉,产一女。

  彭城太妃尔朱氏,荣之女,魏孝庄后。神武纳为别室,生子浟,後为尼。天保初,为太妃。为文宣所杀。

  冯翊太妃郑氏,名大车。初为魏广平王妃,神武纳之,生冯翊王润。

  文襄敬皇后元氏,魏静帝之姊。初为世子妃,文宣受禅,尊为文襄皇后,居静德宫。武平中,崩。

  文宣皇后李氏,名祖娥,赵郡李希宗女,为文宣妃。帝受禅,立为皇后。孝昭即位,号昭信皇后。武成即位,逼淫之,遂为尼。齐亡入周,隋时卒。

  北齐皇帝纳后之礼:纳采、问名、纳徵讫,告圜丘、方泽及庙。是日,皇帝临轩,命太尉为使,司徒副之,持节诣后行宫,东向,奉玺绶以册授中常侍,皇后受册於行殿。使者与公卿以下皆拜,有司备迎礼。太尉、太保受诏而行,主人公服迎拜於门。使者入,升自宾阶,东面。主人升自阼阶,西面。礼物陈於庭。设席於两楹间,童子以玺书版升,主人升,跪受。送者拜於大门外。有司先於昭阳殿两楹间供帐,为同牢之具。皇后服大严绣衣,带绶佩,加幜。女长御引出,升画轮四望车。女侍中负玺陪。乘卤簿如大驾。皇帝服衮冕出,升御座。皇后入门,大卤簿位门外,小卤簿入。到东上閤,施步障,降车,席道以入昭阳殿。前至席位,姆去幜,皇后先拜後起,皇帝後拜先起,升自西阶,诣同牢座,与皇后俱坐,各三饮讫,又各酳二爵一卺。奏礼毕,后兴,南向立。皇帝御太极殿,王公以下拜表谢。又明日,以榛栗枣脩,见皇太后於昭阳殿。择日,群官上礼。又择日,谒庙。皇帝使太尉先以太牢告,而後遍见群庙。

  孝昭皇后元氏,开府元蛮女。初为常山王妃。孝昭即位,立为皇后。武成立,降居顺成宫。齐亡入周,隋时卒。

  弘德夫人李氏,赵郡李叔让女。初为魏静帝嫔。武成纳之,生南阳王仁,为太妃。

  武成皇后胡氏,安定胡延之女。生後主,武成立,为皇后。後主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後主皇后斛律氏,左丞相光之女。初为皇太子妃,後主受禅,立为皇后。光被害,后废,後为尼。齐亡再,適开府元仁。

  北齐皇太子纳妃礼:皇帝遣使纳采,有司备礼物。会毕,使者受诏而行。主人迎於大门外。礼毕,曾於厅事。其次问名、纳吉,并如纳采。纳徵,则使司徒及尚书,令为使备礼物而行。请期,则以太常宗正卿为使,如纳采。亲迎,则太尉为使。三日,妃朝皇帝於昭阳殿,又朝皇后於宣光殿。择日,群臣上礼。他日,妃还。又他日,皇太子拜閤。皇太子及王聘礼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请期、亲迎,皆用羔羊一口,雁一只,酒、黍、稷、米、面各一斛。纳徵用元三匹,纁二匹,束帛十匹,大璋一,虎皮二、锦采六十匹,绢二百匹,羔羊一口,羊四口,犊二头,酒、黍、稷、稻米、面各十斛,从车贰乘。

  後主皇后胡氏,陇西王长仁女。入宫为昭仪,斛律后废,立为皇后。後以忤胡太后废为尼。齐亡後亦改嫁。

  後主穆皇后,名邢利,本斛律氏从婢。入宫得幸,生皇子恒。胡皇后废,立为后。齐亡,不知所终。

  冯淑妃,名小怜,穆后从婢。穆后爱衰,妃有宠,封淑妃。齐亡入周,以赐代王达。

  周文宣吒奴皇后,代人,周文帝为丞相,纳之,生武帝。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孝闵皇后元氏,名胡摩,魏文帝女,为略阳公,尚焉。及践祚,立为皇后。帝被废,后为尼。晋公护诛,上尊号为孝闵皇后,居崇义宫。隋革命,出居里第。大业时卒。

  明敬皇后独孤氏,太保、卫公信长女。帝在藩,纳为夫人;即位,立为皇后。崩,与帝合葬昭陵。

  武成皇后阿史那氏,突厥可汗女。武帝时,突厥强,故聘其女为后。宣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武皇后李氏,名娥姿,楚人。江陵平,没入宫。周文以赐武帝,得幸,生宣帝。宣政元年,尊为皇太后。

  宣皇后杨氏,名丽华,隋文帝长女。帝为太子,纳为妃。即位,立为后。静帝即位,为皇太后。

  宣帝后朱氏,名满月,吴人。其家坐事,没入东宫。宣帝幸之,生静帝,立为天元皇后。

  宣帝后陈氏,颍川人。以选入宫,拜德妃,立为天左皇后。帝崩,出俗为尼。唐永徽初卒。

  宣帝皇后元氏,名乐尚,河南洛阳人,开府晟之女。入宫为贵妃,後立为天右皇后。帝崩,出俗为尼。贞观中卒。

  宣帝皇后尉迟氏,名繁炽,蜀公迥之孙女。初適杞公亮子温,以宗妇入庙,帝逼幸之。亮谋逆诛,遂入宫,为天右大皇后。帝崩,出俗为尼。开皇十五年卒。

  静帝司马皇后,名令姬,消难之女,纳为后。二年,隋文以后父奔陈,废为庶人。後嫁为隋司州刺史李丹妻。

  隋文献皇后独孤氏,名伽罗,河南洛阳人。周大司马、卫公信之女。文帝受禅,立为皇后。仁寿二年崩,年五十九。

  宣华夫人陈氏,陈宣帝女。陈亡,入掖庭。文献后崩,进位为贵人,後拜宣华夫人。炀帝时卒。

  容华夫人蔡氏,丹阳人。陈亡,以选入宫,拜为贵人,後加号容华夫人。炀帝时卒。

  炀帝愍皇后萧氏,梁明帝岿之女。文帝聘为晋王妃,炀帝即位,立为皇后。炀帝遇弑,後没於窦建德,突厥可贺敦隋义城公主使迎之,入虏庭。唐贞观四年,破突厥,以礼致之,归於京师,赐宅於兴道里。二十一年殂,诏以皇后礼,合葬於扬州炀帝陵。

  隋皇太子纳妃礼:皇帝临轩,使者受诏而行。主人俟於庙门。使者执雁,主人迎拜於大门之东。使者入,升自西阶,立於楹间,南面。纳采讫,仍行问名仪。事毕,主人请致礼於从者。礼有币马。其次,择日纳吉,又择日。以玉帛乘马纳徵。又择日告命。又择日,命有司以特牲告庙,册妃。皇太子将亲迎,皇帝临轩,醮而诫曰:"往迎尔相,承我宗事,勖帅以敬"。对曰:"谨奉诏。"既命,羽仪而行。主人儿筵於门外,西面拜。皇帝太子答拜。主人揖皇太子先入,主人升,立於阼阶,西面。皇太子升进,当房户前,北面,跪奠雁,俛伏,兴,拜,降出。妃父进,西面戒之。母於西阶上,施衿结帨,及门内,施傂申之。出门,妃升辂,乘以几。姆加幜。皇太子乃驭,轮三周,驭者代之。皇太子出大门,乘辂,羽仪还宫。妃三日鸡鸣夙兴以朝,奠(音烦)於皇帝,皇帝抚之。又奠於皇后,皇后抚之。席於户牖间,妃立於席西,祭奠而出。

  唐旧制:皇后之下,有贵妃、淑妃、德妃、贤妃各一人,为夫人,正一品。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各一人,为九嫔,正二品。婕妤九人,正三品。美人九人,正四品。才人九人,正五品。宝林二十七人,正六品。御女二十七人,正七品。采女二十七人,正八品。以备《周礼》六宫之数。其外,又有尚官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功,分掌宫中服御药膳之事;宫正,纠〈火失〉;彤史,纪功书过。龙朔二年,改易官名。置赞德二人,正一品,以代夫人;宣仪四人,正二品,以代九嫔;承门五人,正四品,以代美人;承旨五人,正五品,以代才人;卫仙六人,正六品,以代宝林;供奉八人,正七品,以代御女;持节二十人,正八品,以代采女。又置侍巾三十人,正九品。咸亨二年,复旧。高祖、太宗除隋之乱政,未下车而大放宫女。正位配尊,惟其旧德,宫阃之职,备员而已,所谓刑于内以正乎外。及高宗永徽之後,政出宫中,公卿大夫罔不惮服。其取威也,多山陵未毕而冢嗣再废,遂掘翦皇室,改立宗社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渐矣。及中宗追王韦氏,崇宠三思,使以先朝故事尊诱之,於是庆雲之瑞,宣於朝廷,桑女之歌,布於天下,防闲之道大坏,逆乱之谋构矣。卒以祸败,为後王诚。元宗即位,大加惩革,内外有别,家道正矣。按杜氏《通典》内官有惠妃、丽妃、华妃(正一品),淑仪、德仪、贤仪、婉仪、芳仪、六人(正二品)美人四人(正三品)才人七人(正四品)。与正史所载,率皆不同。其名号亦有见於国史,但不详所出,今疏之於後,以示广记。

  容斋洪氏《随笔》曰:"自汉以来,帝王妃妾之多,唯汉灵帝、吴归命侯、晋武帝、宋苍梧王、齐东昏、陈後主、晋武至於万人。唐世明皇为盛,白乐天《长恨歌》云'後宫佳丽三千人'杜子美《剑器行》云'先帝侍女八千人'盖言其多也。《新唐史》所叙,谓开元、天宝中,宫嫔大率至四万,嘻其甚矣!隋大业离宫遍天下,所在皆置宫女。故裴寂为晋阳宫监,以私侍高祖。及高祖义师经过处,悉罢之,其多可想。"

  吴氏《能改斋漫录》曰:"'忽看金舆向月陂,宫人按著便相随。恰从中尉门前过,当处教看卧鸭池',王建《宫词》也。按唐著作佐郎崔令钦《教坊》云:'左右两教坊,右多善歌,左多工舞。外有水泊,俗号月陂,陂形如偃月也'。故王建述此。又言:'妓女入宜春院,谓之内人,亦曰前头人,常在上前头也。其家得在教坊,谓之内人,四季给米。得幸者,谓之十家'。故王建又《宫词》云:'内人对御叠花笺','内人唱好龟兹急','内人相续报花开','内人笼脱系红绦','内人恐要秋衣著','内人争乞洗儿钱'。"

  高祖太穆顺圣皇后窦氏,京兆平陵人,父毅,周上柱国。归於高祖。隋大业时,崩於涿郡,年四十五。高祖即位,追谥皇后。

 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河南洛阳人,父晟。归於太宗。帝即位,为皇后。贞观十年崩,年三十六。

  太宗贤妃徐惠,湖州长城人。帝闻其文名,召为才人。永徽元年卒。

  高宗废后王氏,并州祁人。初纳为晋王妃,即位,立为皇后。永徽六年,为武才人所谮,废为庶人。後为武氏所杀。

 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,并州文水人,父士彠。初为太宗才人。帝崩,与嫔御皆为尼。高宗见而悦之,召之宫中,生四子。谮废王皇后,遂立为后,称天后。高宗崩,为皇太后,临朝。

  中宗和思顺圣皇后赵氏,京兆长安人,父瓖。帝为英王,聘为妃。後为武氏所杀。神龙初,追谥后。中宗崩,韦庶人既废,有司乃请以后祔定陵。

  中宗庶人韦氏,京兆万年人,父元贞。帝在东宫,被选为妃。嗣圣初,立为后。後随帝迁房陵。帝复位,复正中宫。唐隆元年弑帝,临淄王隆基讨而诛之,追废为庶人。

  尚官昭容,名婉儿。父仪得罪死,没入掖庭。武后时,掌内诏命。中宗复位,拜昭容。後以韦氏党,为临淄王所诛。

  睿宗肃明顺圣皇后刘氏,帝在藩,纳为妃,即位,立为皇后。帝降号皇嗣,复为妃。後为武后所杀,景雲元年追谥。

  睿宗昭成顺圣皇后窦氏,父孝湛。帝即位,为德妃,生元宗。与刘后俱为武后所杀,葬於宫中,秘莫知。帝崩,并招魂祔葬桥陵。

  初,太常加谥曰"大昭成"。或言:"法宜引'圣真'冠谥,而曰'大昭成',非也。以单言配之,应曰'圣昭'。若'睿成';以复言配之,应曰'大圣昭成'、'圣真昭成'。又引太穆皇后始谥穆,及高祖崩,合帝谥曰太穆,追增太穆神皇后。文德皇后始谥文德,及太宗崩,合谥文德圣皇后。又援范晔著汉光烈等为比。太常谓:"晔以帝号标后谥,是史家记事体,妇人非必与夫同也。入庙称后,系夫;在朝称太,系子。'文母',生号也。'文王',既没谥也。周公岂以夫从妇乎?汉法不可以为据"。制曰"可"。天宝八载制诏,自太穆而下六皇后,并增上"顺圣"二谥云。

  元宗皇后王氏,同州下傢人,梁冀州剌史所念裔孙。帝为临淄王,聘为妃,即位,立为皇后。开元十二年,以罪废为庶人。宝应初,追复后号。

  元宗贞顺皇后武氏,父攸止。幼入宫。帝即位,得幸,封惠妃,礼秩比皇后,生寿王瑁。薨,赠皇后及谥。

  元宗元献皇后杨氏,父知庆。帝在东宫,为良媛。生肃宗,为贵嫔。肃宗即位,追谥皇后。

  元宗贵妃杨氏,蒲州永乐人,父元琰。幼孤,养叔父家。始为寿王妃,帝悦之,乃令其丐为女官,号"太真",潜纳之宫中,天宝初,册贵妃。安禄山反,上幸蜀,陈元礼等诛杨国忠,赐妃死。时年三十八。

  肃宗废后庶人张氏,邓州向城人,父去逸。帝在东宫,为良娣。乾元初,拜淑妃,继立为皇后。帝大渐,后谋废太子,李辅国等矫诏,废而杀之。

 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,濮州濮阳人。父令珪坐事死,故后幼入掖庭,元宗以赐帝,幸之,生代宗。年十八薨。代宗即位,追尊为后。合葬建陵。

 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,父颖。帝即位,册贵妃,生韩王迥。大历十年薨,追号为皇后。

 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,吴兴人。开元末,以良家子入东宫,太子以赐广平王,生德宗。天宝乱,贼囚后东都。王入洛,方北讨,而河南再为史思明所陷,遂失太后所在。德宗立,访求不得。建中初,上皇太后尊号。宪宗即位,诏以大行启殡日,为后发哀内殿,上太皇太后谥册,祔代宗庙。德宗昭德皇后王氏本仕家子。帝为鲁王时,纳为嫔,生顺宗。既即位,册号淑妃。贞元三年,册为后。其年后崩。

  德宗贤妃韦氏,以戚里旧族为良娣。德宗贞元四年,册拜贤妃。帝崩,自表留奉崇陵园,元和时薨。

 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,琅邪人。代宗时,以良家选入宫,为才人。顺宗在藩,以才人赐之。生宪宗,册为良娣。宪宗内禅,尊为太上皇后。

 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,汾阳王子仪之孙、父暧。宪宗为广陵王,聘以为妃,生穆宗。元和元年,进册贵妃。群臣请立为后,帝以掖庭多嬖艳,恐后得尊位,钳掣不得肆,故终不立。穆宗嗣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,丹阳人。初为李錡侍人,錡反诛,入掖庭。帝幸之,生宣宗。宣宗为光王,为王太妃。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

 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,越州人,本仕家子。侍帝东宫,生敬宗。长庆时,册为妃。敬宗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,闽人。穆宗为建安王,后得侍,生文宗。文宗立,尊为皇太后。

 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,失其先世。穆宗为太子,得侍,生武宗。长庆时,册为妃。武宗立,妃已亡,追册为皇太后。

  尚宫宋若昭,兴州清阳人,世以儒闻。父廷芳,能辞章,生五女,皆警慧,善属文。长若莘,次若昭、若伦、若宪、若荀。莘、昭文尤高,皆不肯与寒乡凡裔为姻对。贞元中,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德,德宗召入禁中,试文章,经史大义,悉留之宫中。高其风操,不以妾侍命之,呼学士。若莘卒,若昭嗣,拜尚宫,历宪、穆、敬三朝,皆呼先生,后妃与诸王、率以师礼见。昭,宝历初卒,若宪代司秘书,後以罪赐死。

  敬宗贵妃郭氏,父义。长庆时,妃以容入太子宫,太子即位,为才人。生晋王普,进为贵妃。文宗时薨。

  武宗贤妃王氏,邯郸人,失其世。年十三入宫,穆宗以赐颍王,王嗣位,进号才人。帝崩,才人亦自尽,宣宗嘉之,赠贤妃。

  宣宗元昭皇后{旦黾}氏,不详其世。少入邸,见宠。帝即位,为美人,生懿宗。大中时薨,赠昭容。懿宗立,追尊为皇太后。懿宗惠安皇后王氏,亦失所来。咸通中,册贵妃,生晋王。七年薨。後王即位,为僖宗,追尊为皇太后。

  懿宗淑妃郭氏,幼入郓王邸。即位,以为美人,进拜淑妃。黄巢之乱,流落,不知所终。

 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,其出至微。咸通中,得幸,生寿王。王立,是为昭宗,追号皇太后。

  昭宗皇后何氏,梓州人,系族不显。帝为寿王,纳之。即位,号淑妃,後册为皇后。帝遇弑,哀帝即位,尊为皇太后。後卒为朱全忠所害。